第112章 抢!边将可开关抢掠漠北!束脚陋习,如何可破?  (第4/6页)
祁钰冷冷道:“遣使去瓦剌,让瓦剌赔偿!”    “传旨边镇总兵,可开关抢掠漠北!引发战事,也不必惊慌,朕来担着!”    “瓦剌可抢大明,大明也可抢瓦剌!”    “鞑靼诓骗大明,大明也可抢鞑靼!”    “兀良哈视而不见,同样有罪,该抢!”    “重建宣镇的钱,就让牧民出!”    “抢回来的财货,地方留一成,其余的给边军分了!”    朱祁钰就是要重塑大明之魂!    太祖、太宗时,很少守关隘,边将想吃羊rou,都会率兵出关出去抢一阵,漠北牧民深受其扰,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到了宣德、正统朝就疯狂修关隘了,武备废弛,只会守了。    太上皇连守都守不住,不提也罢。    于谦这一把火,让朝野上下重新燃起希望,漠北诸族一点都不强。    抢他酿的!    “诸卿可有意见?”朱祁钰环视一周,问。    李贤想说,您别这么露骨行不行?偷偷抢也行啊,您直接写在诏书里,实在有损天朝名声。    “陛下,臣毛遂自荐,想去宣镇!”    朝臣后面,站出来一个人。    是李侃,此人是詹事府府丞,土木堡之变时,父母困死在容城,李侃冒险迎接回来。    景泰初年,因为说“避难偷生的人,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这句话,忤逆皇帝,朱祁钰并不看重他。    此人有胆色,却不知道轻重。    当时国家飘摇,皇帝就该稳定人心,不能斤斤计较。    偏偏此人上书,谏言很不合时宜。    “允!”    朱祁钰对他印象不好,就放他去宣镇历练一番吧。    “还有人想自告奋勇?朕都允了!”    “想去边关建功立业,欲封爵位者,皆可去!”    “以后边关少不了战事,漠北不打咱们,咱们就去打他们!”    陆陆续续,不少人想去边关建功立业。    正好,宣府、宣化都缺人,正好送去。    “陛下,抢掠一时爽。”    “但这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    “而人若抢掠习惯了,便会不务正业,不会踏踏实实种田。”    “终究有一天,漠北会臣服于陛下神威之下。”    “那时候,这些习惯抢掠的兵丁,会不会掉过头来,抢掠我们自己人呢?”    胡濙吹捧皇帝之余,劝谏皇帝。    “老太傅安心,这世界之大,永远也抢不完的。”朱祁钰笑道。    “蒙元便抱着此等心思,国祚不足百年,便分崩离析了。老臣劝陛下,抢掠终非正道。”    胡濙这话,像是在诅咒国朝。    朱祁钰却听进去了:“传旨辽东镇,敖汉部有朕一千匹良驹,派兵取回来,沿路若有人阻拦,立斩不赦!”    您就是换个借口呀!    胡濙无语,看得出来,皇帝之心坚定,劝不动的。    圣旨便由内阁润色一番,让边将领会去吧。    “其他人退下吧,老太傅留下,朕有些私密话要说。”朱祁钰站起来活动一下。    待所有人退下,朱祁钰才道:“老太傅之言,朕听进去了,不会穷兵黩武的。”    胡濙紧绷的脸色微微一缓。    “朕留下老太傅,是想说,朕组建四军之时,以为京营会灰飞烟灭。”    “如今京营损失不多,而京中四军还在征兵,兵额超过十万。”    “再加上京营,超过三十万人。”    “朕担心凭北直隶,供养不起这么多大军。”    见朱祁钰说得恳切,胡濙微微点头,皇帝心里是有百姓的。    “陛下此言甚是,不如立刻裁撤……”    朱祁钰打断胡濙的话:“不可,湖广不安,云南不靖,兵丁不能少!”    “请陛下明说。”    胡濙皱眉,不懂皇帝的意思。    “朕打算强制归化云贵!”    “老太傅听朕把话说完。”    “朕看过关于湖广的一切奏疏,认为湖广之乱,一为藩王之供养;二为逃户之因;三为云贵土司不服,不停给大明使坏。”    “朕打算把京营派到云南去,强制归化云贵桂。”    “消弭湖广之乱的根源。”    “再进一步削藩,改变朝中政策,让湖广云贵桂,成为大明新粮仓。”    朱祁钰见胡濙欲言又止:“老太傅,朕没在朝堂上说出来,私下与您说,就是想听听您的见解,此时朕与你并非君臣,而是师生,您是朕的老师。”    胡濙翻个白眼,信不信,老臣稍有逾矩,你就会跳起来砍老狗狗头!    别玩这套。    “陛下,您认为土司横行的原因,是什么?”胡濙问。    “很多吧,蛮人不愿汉化;语言、习俗等;以及大明流官在当地横征暴敛,皆是其不愿汉化的原因。”    胡濙却摇摇头:“陛下说的都是表,而非根,根是在‘地形’。”    “地形?”朱祁钰皱眉。    “没错,就是地形,云贵地形险峻,山路崎岖,难进难出,以山脉横断人世间。”    “如此地形之下,哪怕换做汉人进去,也会自立为王的。”    胡濙说得大胆:“人都是有野心的,野心是永远扑不灭的。而崎岖的地形,就给也有心的人提供了地理因素。”    “陛下,想强行同化蛮人,并不困难,难得是如何跨越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