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杀空朝堂!  (第1/7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151章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杀空朝堂!宗人府。    诸王挤在这里,堂堂诸王,居然睡大通铺。    “赵辉死了!”郑王收到这条消息,整个人懵了很久。    宗人府诸王沉默良久,竟都兔死狐悲。    前日还好好的一起吃饭,回家就自尽了,美其名曰思念亡妻,宝庆公主死了多少年了,才思念是不是晚了点?    皇帝杀勋臣,可是一点都不遮掩了。    那杀诸王呢?    会不会想杀就杀?    “郑王,能不能和陛下商量商量,本王想回家。”庆王眼泪不争气地流。    “陛下听本王的吗?”郑王苦笑。    亲叔叔又如何,他也不是没杀过亲叔叔。    “呜呜呜!”    不知是谁,先哭了起来。    然后整个宗人府,都跟着哭泣。    却在这时,宫里传旨的太监进来:“皇爷口谕,宣郑王觐见。”    “小公公,陛下宣微臣所为何事?”郑王姿态放得很低,随手将一枚玉佩塞到公公手里。    传旨的太监轻蔑地瞥他一眼:“皇爷心情不佳,王爷自行体会吧。”    收了玉佩,轻飘飘离开。    噗通!    郑王坐在地上,完了,皇帝要杀他!    ……    早朝上。    朱祁钰神色阴沉,对诸多政务提不起兴趣。    回应寥寥。    朝臣看出来了,皇帝心情不佳,却想不通,皇帝为何如此?    从年初开始,皇帝极为勤政,对政务极为上心,而且能听得去意见,虽然做事出格些、为人暴戾些,但在处置政务上,多以朝臣为主,还肯及时认错。    愿意做实事的朝臣们,认为皇帝是个有作为的君主。    今天皇帝情绪明显不对劲,听着启奏的奏章,只是心不在焉的答应。    “朱英已经抵达山东。”    “朕打算令朱英为山东督抚,派林聪去河南,为河南督抚。”    “诸卿意下如何?”    朱祁钰忽然回神,问。    “陛下,山东事物冗杂,外有强敌入境,尚需林督抚坐镇。”    张凤道:“微臣以为,当令林督抚和朱英协作,等到喀喇沁部退去,再请林督抚坐镇河南。”    “就依你说的,内阁拟定好圣旨,等喀喇沁部撤退,便下旨令林聪督抚河南,不必问朕了。”    朱祁钰微微颔首:“广西薛瑄上奏,说两广土人不服,请中枢调兵坐镇广西。”    “之前朕把丘濬和张顺派去了广西。”    “但丘濬给朕上密奏说,从山云去世后,广西卫所已经烂了,不堪重用。”    “所以请中枢派兵派人,坐镇两广。”    “可中枢没人没兵啊。”    “诸卿,想个办法,该派谁去坐镇两广?”    朱祁钰心里已经有人选了。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叶盛出班,跪在地上,慷慨道:“两广土人造反,非土人之因,而是盘剥过甚!”    “一如靖江王入朝,便强征土人童男童女,丧尽天良。”    “据臣所知,那些流官,到了土人地界,就明目张胆索贿,不把土人视为大明子民,导致土人年年造反,屡镇不止。”    “所以,微臣以为,治标当治本,请陛下改革京察,令流官对土人一视同仁,爱民如子,方可令土人归心。”    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钰颔首:“叶卿起来,你说得有道理。”    “朕在奉天殿三令五申,偏偏那些狗官,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仗着自己是天朝官员。”    “瞧不起土人。”    “更有甚者,巴不得土人造反,只有土人造反,他们才能有镇抚之功,才能永镇此地,当他们的土皇帝。”    “甚至,他们还在贪墨军饷,大发战争财!”    “简直其罪当诛!”    “朕深知也。”    “却无力改革。”    “以前京察三年一次,其实十年才查一次,从景泰元年便是这般,但查出什么来,诸卿应该比朕更清楚。”    “今天开始,改为一年一察,不合适的直接罢免,有罪的充边,该死的诛九族!”    “都察院,拿出一个详细条陈来。”    “以后新录用的进士,必须入都察院做一年御史,再派出京去做地方官,或者补入翰林院。”    “朕知道都察院缺人,那就从举人中招募临时御史,令他们去查!”    “举人不是想候补当官嘛?”    “就让他们去查当官的人,把当官屁股底下的屎,都给朕查出来!”    “查得好,就让他们递补进去当官。”    “以后京察,年年都查。”    “以前京察是各部协作,却年年都查不出什么来。”    “朕打算提六科,为监察部门。”    “六科掌印官员不过七品官,如今提为正三品,和布政司同列,改名为监察司。”    “按照布政司设置官位,监察司长官为监察使,以后就由监察司负责京察。”    “都察院负责配合。”    嘶!    奉天殿上下倒吸冷气。    那些举人,天天在呀门外候着,等着官员暴毙,他好补位上去,若放权给他们,估计天下官员,都得死他们手上。    大举报时代要来了!    皇帝就是让官员们卷起来,毕竟裁判是皇帝,皇帝可以有罪不罚,也可有罪重罚。    这是逼天下官员站队呢。    而且,改六科为监察司,这是要提拔新的官员。    谁会进入这个部门呢?    “监察司各级官员,由阁部拟定,多挑硬骨头,不怕死的,进监察司。”    “原六科给事中,酌情调入阁部,或者留在监察司。”    “改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