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5章:六国诗会 (第1/4页)
二月文圣榜,让整个大晋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国运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变成了悬浮在世人头顶的一把利刃。 一旦国运散尽,不,哪怕只消散一半,也足以让大晋陷入不可挽回的倾颓之势。 届时整个大晋的文士武夫,乃至平民百姓,都将成为这场气运崩溃的牺牲品。 分崩离析,只在一瞬之间。 那些普通文士都陷入了惊恐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无可奈何。 不是不愿意出力,而是即便拼尽了全力,也丝毫看不到任何机会。 如今的文圣榜,好似一道天堑,让所有文士都可望而不可即。 只有那寥寥百人,才能登上让人间为之瞩目的绝巅。 二月大晋在文圣榜上的争锋,称得上是惨败。 倾举国之力,也只能将诗文推到第十五位。 如今二月刚过,三月文圣榜又接踵而至。 刚刚经历一场气运盘剥,如今下一次盘剥再次袭来。 大晋还能有机会吗? 不少文士的心中,只剩下绝望。 这样的败势,很可能会像雪崩一样,瞬间崩塌下来。 四院一监正在想办法,应对他国的气运入侵。 可局势却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三月刚至,另外五国便联手叩开了大晋的国门。 不是没有想过动用手段将他们拦下,而是根本无法出手。 因为叩开国门的,是五国联手派出的十名三品大儒。 除非有立刻爆发战争的决心,否则根本无法阻拦。 这些三品大儒美其名曰:出使友邦。 但任谁都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三月, 春风将寒冷送走,大地逢春,万物复苏。 可是顺天府京城的一众文士,却丝毫感受不到春风里的温暖,反而却被冰冷侵占内心。 一则消息传遍了京城,同时向整个大晋传递开去。 “六国从古至今皆为一体,而今气运汇聚一炉,实乃天下幸事,故经六国商议,于每年三月初三上巳节,举办六国诗会,为期十五日,为人族贺,为天下贺,为万民贺!” 这则消息通过各地文昌碑,在同一天传遍大晋。 顿时举国哗然。 “这在开什么玩笑!?” “文圣榜上争不过,此时再举办诗会,不是自寻死路吗?” “真以为诗会是这么简单的吗?” “一旦在诗会上落败,那就是双重陷落。” “文圣榜上就已经惨败了,如果再在诗会上失利,必定会波及文昌碑。” “到时候我大晋气运,只会流失的更快!” 普通文士不知道其余五国,已经派出了三品大儒,带队出使晋国。 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决定。 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但凡稍微有一点脑子的文士,都能想得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如今大晋就像是一头待宰的肥羊,若是还没有任何抵抗的手段,会沦为其余五国的猎场。 而在京城,在四院一监,在六部, 所有知晓其中内情的人,全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现在大晋还没有决然开战的勇气,根本阻挡不了六国诗会的召开。 四院一监第一次好好坐下来商议对策。 再寻常不过的屋子里,却坐着五位大儒贤公。 都是如今暂时统领四院一监的主事人。 “现在该怎么办?”嵩岳书院秦镇梁看向另外四人。 万松书院沈世君轻抿了口茶,“六国诗会势在必行,我等除了全力应战,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这次诗会,能为我大晋占得些许颜面。” 象山书院伍占春面颊动了动,“这是他们的阳谋,这批出使队伍前来,将我大晋的所有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诗会之上。” “必会使我等在文圣榜上的争锋,落入不利局面。” “分散大晋气运,分而治之,这就是他们摆在明面上的手段。” “即便诗会上的诗文,同样可以闯上文圣榜,但分散我等力量,毋庸置疑。” 屋子里的气息越发压抑。 他们贵为三品大儒贤公,何曾如此狼狈? 而今,却因为之前没有太过重视的诗文,陷入这般绝境。 大晋如果没了,那么四院一监也必将消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太憋屈了。 赵洪山轻叹一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