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落了毛的凤凰 (第2/2页)
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居然选择背叛了一直都非常相信他们两个人的蜀汉昭烈帝刘备。 转而投靠了东吴大帝孙权,那么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对于人家东吴大帝孙权来说,又还能够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呢? 毕竟麋芳和傅士仁二人,跟人家东吴大帝孙权,又不像是和蜀汉昭烈帝刘备一般,有什么患难与共,日积月累的深厚感情。 蜀汉昭烈帝刘备,还能够看在麋芳和傅士仁二人,跟着他东奔西跑了这么多年的份上。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的面子上。可以对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委以重任,另眼相待。 哪怕是蜀汉昭烈帝刘备,明明知道麋芳和傅士仁二人,远远不如潘濬这样的能臣干吏更有才干。 蜀汉昭烈帝刘备也依然愿意给麋芳和傅士仁二人机会,因为麋芳和傅士仁二人是他们蜀汉政权的老臣,在忠诚度上面肯定要更加的有保证。 但是等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到了东吴大帝孙权的手底下之后,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人家东吴大帝孙权看来,你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就只不过是两个贪生怕死、不忠不义的贰臣贼子罢了。 如果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很有才干的话,那么这个贰臣贼子的糟糕印象,也不是不能够慢慢的改观。 甚至日后东吴大帝孙权专门出手,帮助麋芳和傅士仁二人,专门来改写一下这段历史也说不定。 毕竟历史本来也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已,只要大人物们愿意,那还不是在规则之内想要怎么改,就怎么改。 只可惜麋芳和傅士仁二人,本来也就不是什么特别有才干的人物,真要是麋芳和傅士仁二人特别的有能力。
跟着蜀汉昭烈帝刘备,走南闯北了那么多年,麋芳和傅士仁二人也应该早就已经混出头了才对,又何至于此啊。 连唯一最有价值的忠诚标签,都被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在贪生怕死之下,给自行的撕去了。 那么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在东吴政权所能够拥有的标签,不就只剩下这个贰臣贼子了么,还是永远也撕不掉的那种标签。 随便人家哪一个东吴政权的老臣,都可以用这个事情,来戳麋芳和傅士仁二人的脊梁骨。 而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做为蜀汉政权的叛徒,在人家东吴政权臣子面前,也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反观人家潘濬呢?虽然和麋芳和傅士仁二人一样,都是蜀汉政权的叛徒,投靠了东吴大帝孙权的贰臣贼子。 但是人家潘濬有能力啊,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能吃得开,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同时人家潘濬在荆州地区又很有声望。 还是之前蜀汉昭烈帝刘备任命的荆州地区的治中从事,完全可以说就是荆州地区士族阶层的代表人物了。 无论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于潘濬的重用,还是东吴大帝孙权,对于潘濬的重用。 其在本质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对于荆州地区本地士族阶层的一种拉拢。 起到了稳定荆州地区人心的作用,明确地告诉荆州地区的本地士族阶层不用害怕,虽然我们是外地来的。 但是我们不是来抢你们饭吃的,以后我们还会用你们荆州地区的本地士族,来继续地治理荆州地区。 也只有这种政治信号被释放出去了,那么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在荆州地区的统治才能够深入、持久、稳定。 而这种稳定人心的特殊作用,也恰恰是麋芳和傅士仁二人,他们这两个荆州地区的外地人,所不具备的能力。 甚至作为原来跟随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一起入主荆州地区的既得利益者,麋芳和傅士仁二人。 在荆州地区的本地士族阶层之中,也应该是比较受排挤的那一个才对,毕竟是外人嘛。 现在的情况这不就是一目了然了么,论能力,麋芳和傅士仁二人,都是熬资历上来的,远不如人家潘濬能干。 论背景,人家潘濬是荆州地区的本地人,又在当地颇有一定的声望,是荆州地区士族阶层的代表性人物。 只要东吴大帝孙权,还想要东吴政权在荆州地区可以长治久安,那么东吴大帝孙权就必须要来拉拢重用这个潘濬。 而至于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呢?两个跑到了荆州地区,跟荆州地区本地士族阶层,抢食吃的臭外地人罢了。 以前荆州地区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做主的时候,尚且还可以让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在荆州地区狐假虎威一番。 但是现在是东吴大帝孙权在荆州地区做主了,那么麋芳和傅士仁二人,自然是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只能是两个贰臣贼子了。 可以说自打麋芳和傅士仁二人,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之后,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对于东吴政权的利用价值,就已经是无限的趋近于零了,只不过是两个还活着的工具人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