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乡愁(1/2,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2/2页)
杨逸和女官员的话里,对她的称呼都是“老奶奶”,这些字眼落在寇铃年轻美丽的容貌上,更能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她之前等待的时间跨度。 两名中山装的官员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求求你们让我过去吧” 寇铃在杨逸和女官员的搀扶下,向他们恳求着。 但他们不是始作俑者啊! 相反,他们还是在努力帮助她去探望爱人的促使者,只是,有些阻碍,已经超过了他们能解决的程度。 从另一个镜头里,观众透过交织的铁丝网,看到的是抱着保温饭盒、颤颤巍巍地想要弯腰的老人,站在她面前的两名中山装官员,都下意识地伸了伸手。 “让我过去吧,我把他最爱吃的咸蛋拌豆腐带给他吃。” 一会儿是寇铃的请求。 “不行吗?这也不行吗?” 一会儿是老人苍老、无助的声音。 这个画面,把自认为是铁石心肠的魏凌飞都给看哭了,他眼泪糊满了双眼,还刷刷地往下流,根本控制不住,也不想去控制。 控制什么呢? 他现在就想痛快地哭上一场。
“哇呜呜” 焦雨涵就扑倒在他的腿上,哭得不能自已。 等到魏凌飞稍微平复一下心情,看清楚电视画面的时候,老人已经坐上了回程的火车,饭盒不知道怎么变得肮脏凌乱,可能是挣扎中打翻在地。 但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她没有能将他爱吃的食物送到爱人的面前,这些美食就已经像她之前做过的无数次食物却等不到他回家一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魏凌飞心情沉重,他清楚,老人的阿尔茨海默症,不知道还能让她记住她的学成哥哥多久,也不知道对岸病重的余学成,还能不能坚持得到来年的局势变化。 但这个故事即将到尾声了,大概率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他很想呐喊,很想骂人,但始终无法改变什么,就好像于心不忍却爱莫能助的杨逸、两位中山装官员一样。 画面变得模糊,等重新变得清晰的时候,场景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让老人坚守了几十年的小院。 不过,这次小院空无一人,屋内同样是空无一人,似乎就跟短片开头的那些空镜头一样。 背景里,只有女儿小梅的声音。 她在诉说着自己对母亲的想念,也诉说着近几年来因为两岸交流增加,她对那位记忆里很是陌生的父亲的了解。 “.mama说得没错,爸爸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他出国读了硕士,读了博士,因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愤怒地放弃了博士学业回国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爸爸后来去了宝岛,又重新捡起了学业,也当了教书育人的大学教授。他在宝岛无时无刻地想着mama您,无时无刻地想着我们的家,他写了一首诗,我想念给mama您听。”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魏凌飞瞪大了双眼,惊为天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