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汇报案情 (第2/2页)
/br> “死者叫王敏,是房屋的租客,二十三岁,致命伤在脖颈,动脉割裂,流血过多死亡。” “法医检查发现死者生前有被侵犯的痕迹,但是并没有提取到凶手静夜。” “现勘在房间内没有发现任何指纹、或者其他凶手留下的信息,只有一串被害人自己的脚印。” “案发一周以来,我们对整个公寓内的所有人,死者的关系网,进行了彻底的摸排,但是目前没有任何收获。” 秦辉介绍案情的时候,陆川等人一边听汇报,一边看卷宗。 现场的照片,给人的视觉冲击很大。 死者租住的单身公寓,面积不大,只有大概不到四十平方米的面积。 从现场照片来看,整个房间似乎都被血迹覆盖了。 入户门,茶几,墙面,地板,电视机等等物品上,基本上都有血迹。 而且整个现场非常混乱,死者成大字型躺卧在床上,衣服破碎,身上有多处刀伤。 “死者腹部的刀伤……是死后伤?”
王松昨天就看过卷宗,对卷宗的研究已经比较细致。 “是的,”秦辉点点头:“法医对尸体表现的伤痕进行鉴定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死后伤……凶手不仅强健了死者,还在杀死对方后,在尸体上补刀,是怕对方死的不彻底,还是报复行为?” “我们猜测……可能是第一种。” “为什么?” “因为死者的关系网比较简单,王敏出生在QZ市郊区的农村,高中辍学后就一直在她姑姑的家具店做销售。” “原来她是住在她姑姑家,去年才搬出来,住到了单身公寓。” “经过调查,可以确认王敏没有男朋友,来往的人基本上就是家具店里的员工。” “这些人我们进行了细致排查,报复杀人的动机不存在。” “所以,我们认为凶手在对方死后补刀,应该是为了确保杀死对方。” 王松点点头,认可了秦辉的解释。 报复杀人,和一般的杀人不同。 在大多数报复杀人案种,凶手和被害人往往有长时间的矛盾,或者仇怨。 这种矛盾和仇怨不一定很大,但是一般酝酿的时间比较长。 比较常见的是邻里之间的矛盾,同事之间的矛盾。 王松三年前碰到一个案子,凶手捅了被害人70多刀,把整个肚子都捅烂了。 而对方杀人的动机其实并不复杂,两家是邻居,就是因为两家修篱笆,你多占了我半米,我多占你半米。 矛盾积攒了十几年,后来因为喝酒发生口角,最后发生了命案。 “秦队,我看地面上的血泊里有不少血脚印,怎么样?” 秦辉哭笑:“犯罪现场的足迹已经确认过了,是死者的鞋留下的脚印。” 死者的鞋? “凶手穿着死者的鞋,离开的现场?” “是这样的,我们也请人分析了一下,但是凶手穿着死者的鞋,留下的脚印很难准确锁定对方信息。” 重案组成员接下来纷纷提问自已发现的一些细节,秦辉一一回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