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混乱的时局 (第2/2页)
国结盟伐魏,这遭到了黄歇的反对。黄歇对自己耳语的那一番话自己可是记得清清楚,只是没想到,齐国会变卦这么快,根本不给楚国反应的时间,就直接倒向了魏国。 黄歇恭敬地道:“眼下,齐国北面与燕国为盟,抗赵。南面与魏国为盟,伐楚。可谓左右逢源矣!然齐国虽大,但也禁不起两面开战,因此必有侧重。臣听闻齐国的上大夫貂勃曾守莒城六年而不失于燕,可谓齐国仅次于田单的骁将!如今田单去职,貂勃北上河西。所以,臣以为,至少眼下,齐国的重心是摆在北面,至于后面会不会变化,当视情况而定!” 稍微一停顿,让众人消化自己所的内容,黄歇继续道:“据臣估计,因为安平侯的大军在郯城以南数十里,挡住了齐军南下的道路,齐国的打算应该是让魏军和我们楚军相互消耗,等两败俱伤之际,再发大兵攻打我们楚国。因此,臣的看法和令尹大人的看法一致。那就是魏国是我们楚国当前的最大敌人!楚之患在于魏而非齐!” “如今赵国和齐国鏖战,齐国欲要伐我楚国,臣以为王上大可令人北上邯郸,向赵国求援。赵国若是派一偏师南下魏国,魏国必然惶恐。魏军既退,我们楚军也好专心攻打齐国。帮忙分散齐军的兵力,缓解赵军的压力。此乃对赵楚两国皆是有利的事情!想必赵国不会拒绝!” 楚王连连头,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赵国和魏国眼下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齐国。魏国既然敢帮助齐国来攻打自己,那就是齐国那一伙的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赵国肯定会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楚国可以利用的机会。仔细计较的话,赵国的山东(太行山以东)可是一个盟友都没有,如果合适的话。赵楚两国倒是可以结盟。 当然,前提是韩国对自己不理不睬。如果韩国不肯救援自己的话,那楚国唯一可选的外力就是赵国了。毕竟,韩国距离楚国实在太近了,对中原的影响力也是远远强过赵国。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楚王也不想得罪韩国。 “左徒的计划不错,寡人以为,向韩国和赵国求援都是应该的。否则,只向一个国家求援。万一对方不答应的话,会耽搁太多的时间。淮水以北,我们楚国可是坚持不了多久啊!”楚王慨叹道。 “王上圣明!”群臣齐声道,言语间也是稍微松了口气。 楚王继续道:“求援毕竟需要时间,可魏国可不会给寡人的楚国留下太多的时间,要不要调集安平侯的大军往西增援。诸位爱卿怎么看的?还有这郢都的大军,寡人想着抽调个三五万应该不妨事的吧!” 令尹芈梁见楚王还是想要增兵,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楚王并没有放在心上,楚王一定是要增兵的,眼下就是让群臣给个法。悄悄向左徒黄歇递了一个眼神。芈梁示意黄歇开导一下楚王,这兵,轻易动不得。如果自己再开导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除了自己,话最有分量的当属黄歇了,也只有黄歇最适合这样的话。 黄歇暗示令尹芈梁稍安勿躁,复又出列,沉声道:“启禀王上,臣以为增兵救援陈县等地可行,只需从郢都抽调两三万兵马驻守符离塞巨阳彭城一线,魏军势必不敢南下。安平侯又善战,以骁勇著称,相必不会辜负王上的信任。” 楚王听后大喜,以为黄歇这是赞同自己的意见。不过黄歇却是一副突然想到什么值得担忧的事情一般,长叹道:“不过,齐国用兵一向狡诈,臣担心王上的大军好不容易攻占的下邳等地因为兵力不足而易主。易主尚且就罢了,我们楚国再夺回来就是!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军心士气若是因此为之一泄,诚可惜也!” “何况,韩国或者赵国若是出兵,魏军仓皇北逃,不足为道也!收复失地不过须臾之间!倒是故鲁(国)之地,王上难道不想安平侯为王上取之吗?” “那左徒的意思是不调动安平侯的大军,只向前线增加两三万兵马?”楚王皱着眉道。黄歇的意思自己听明白了,就是自己的一个想法被肯定,一个想法被婉拒。 “然也!”黄歇诚恳地道。 “诸位爱卿的意思呢?” “臣等附议!”众人齐声回道。这也是折衷的办法,既让楚王满意,也对楚国有利! “唔,那就照此办吧!”楚王下了最后的决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未完待续……) PS:额外赠送三百字补偿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