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_第二十九章 临终托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临终托孤 (第2/2页)

怕是要搁置了。更何况,如今赵国东面的燕国和齐国虎视眈眈,稍有不慎的话,赵国就有被瓜分的可能。

    韩国群臣们对于眼下的时局争论的厉害,一些大臣认为,赵国如今动荡不安,秦国得知赵王驾崩的消息后,一定会大举进犯,区区的河西之地绝对满足不了秦国的贪欲。以赵国目前的军心士气,肯定是难以和秦国抗衡的。燕国和齐国前段时间被赵国打压的厉害,一旦赵国展现疲态,两国又怎么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呢?!就连魏国,多半也会出兵分一杯羹吧!所以对韩国来,这是伐赵的大好时机!只要韩国出兵,肯定分到一块最大的蛋糕!

    另外一些大臣则是反对出兵伐赵,理由嘛,有两,一是赵国国君新丧,伐之不义。二是赵国被秦燕齐魏四国瓜分后,四国的国力会大增,于韩国不利。不仅秦国燕国的势力会拓展到韩国的北面,就连齐国多半也会和韩国相连,韩国面对的将是更加复杂的形势。与其扶植起三个强大的国家,将秦国放虎归山,不如留下赵国,用来牵制四国。

    韩王没有表态,而是派出典客陈筮作为使者,前往祭拜赵惠文王。与此同时,各怀鬼胎的其他国家,包括秦国燕国齐国也纷纷派出使者,前去邯郸探听赵国的虚实。谁都知道,看似平静的战局下,暗流涌动。只要有一方对赵国大打出手,那接下来赵国面对就是四面围攻。

    韩王不表态是在等陈筮的消息,如今列国都派了使者吊唁赵惠文王,邯郸风云际会。新任的赵王打算执行的是什么策略,谁也不清楚,韩王不打算那么快明确自己的主张。

    苦等了三日后,韩王终于等到了加急的情报——赵王命廉颇领兵讨伐河西,以平原君赵胜为使出访新郑,以上卿蔺相如为使出访临淄,以平阳君赵豹为使出访蓟城。看样子,赵国打算寻求韩齐燕三国的谅解,专心对付秦国。

    既然赵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韩王也打算宣布自己的决议,于是召集了三公九卿,第一次对伐赵与否开了口。

    “赵惠文王驾崩,赵国动荡不安。诸位爱卿,为韩国计,为寡人计,有言伐赵者,有言援赵者,寡人迟迟未下决定,非不知所措,而是不知赵国之计较也!若赵国割地向秦国求和,何必援赵?若赵国向寡人求援,愿意奉韩国为执牛耳者,何必伐赵?”韩王解释道。

    “方才寡人收到了陈典客的加急信件。赵王已然决定,命廉颇领十万大军援救河西,秦赵大战,不日就会爆发。赵王同时派遣平原君为使,已然在前来新郑的路上。赵国向我韩国之心已经明确,诸君不必多言。寡人已有决定,结交赵国以抗衡秦国!”

    “王上圣明!”群臣齐声道。既然韩王已经有了决断,那群臣只能遵从。谁也不会自讨没趣,和韩王对着干。赵国做出这样的决定,似乎让韩国原本的计划踏入正轨。秦赵两国爆发大战,韩国需要做的,不过是制衡燕国齐国,让两国不要搞什么动作。

    韩王满意地了头,道:“平原君访问我们韩国。可陈(筮)典客尚在邯郸,丞相,你乃百官之首,务必责令有司做好接待工作,不要让赵国人觑了我们,我们不知道礼仪,寒了赵国的心!”

    “臣遵命!”张平一脸恭敬地道。

    “也不可过于迎合,太过热情。毕竟赵国是有求于我们,这里面的分寸。丞相要拿捏准!”韩王多交代了一句。

    “喏!”张平铭记于心。

    又交代了包括征召大军督促春耕等几件事情后,韩王便宣布退朝了。三公九卿一边聊着局势,一边就要离开。宦者令却是一把叫住了想要离去的御史大夫范睢,道:“文兴侯,王上在御书房等你!”

    顾不得周遭人的诧异,范睢紧跟着宦者令来到了御书房。韩王早在里面批阅奏章。见是范睢来了,也不客气,道:“寡人方才在大殿之上,看到文兴侯欲言又止。文兴侯可是有什么不方便的?现在书房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文兴侯可以畅所欲言了!”

    范睢没想到自己这么的动作都被韩王注意到了。赧颜道:“臣惭愧!方才在大殿之上,臣确实是有要的,但思之再三,觉得此事可可不,毕竟平原君尚未抵达新郑,一切cao之过急。”

    韩王竟是了头,道:“文兴侯想的,可是结盟的条件一事?”

    范睢一愣,脸上的诧异一闪而过,神色愈发恭敬道:“王上圣明!这正是臣想而未的。”

    “赵国蒙难,我们韩国义而救之,些许的好处,不要也罢吧?倒是一些承诺,还是需要赵国给的。”韩王皱着眉道。

    范睢笑了笑,没有直接反对,道:“昔日晋文公流亡楚国,得楚成王厚待。一日,二人饮酒,楚成王戏谓晋文公曰:‘今日,我待你如何?’晋文公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晋文公对曰:‘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后,晋文公回国执政,晋楚两国争霸中原,城濮之战时,晋军果真退避三舍,然这次战败的却是楚国,晋国巩固了在中原的霸权。如今,赵王年幼,主少国疑,王上发兵救援赵国乃是一大恩情,亦如晋文公蒙难时楚成王的厚待。然晋文公虽然感恩楚国在自己蒙难时对自己的厚待,却在国家利益前不会手软。赵国眼下虽然感恩,但却不代表赵国以后就会时时迁就。中原只能有一个霸主,或韩国,或赵国,王上觉得,等赵王威望既成,百姓信服,赵国还会对韩国言听计从吗?所以臣以为,王上在答应赵国的结盟请求前,需要赵国先答应我们几个条件!”

    韩王微微作揖,自己只顾着赵国的颜面,觉得趁人之危有失仁义之名,但却忘了人性。对于施恩于自己的人,人们当时总是感激涕零,但时间一久,就会忘却。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不可掺杂太多的道德,而是要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来判断进退!

    “那我们该提出什么条件?”韩王问道。

    “臣以为,若是赵国同意三个条件,我们可以立即出兵援助赵国,王上可与赵王会盟。一者,赵国派长安君为质。二者,赵国割让百里之地。三者,赵国奉韩国为盟主。”范睢出了三个条件。

    “长安君为赵王之弟,寡人听闻,赵太后深爱之,此事怕是不易。”

    范睢呵呵一笑,道:“正因为赵太后深爱长安君这个幼子,我们才可以让赵国忌惮,不敢背弃韩国。如今赵王年幼,必定是赵太后执政,赵国大事,真正可以做主的就是赵太后。有蔺相如平原君这等明智之人,想要服赵太后应该不难!”

    韩王了头,如今秦国伐赵,燕齐蠢蠢欲动,这孰轻孰重赵国应该还是分得清的!至于遵韩国为盟主,这只是面子的问题,问题不大。不过,对韩国却是意义深远,这昭示了韩国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整个国家的自信心和归属感会更强。百里之地,如果不是特别膏腴要害之所在,问题也不大。和灭国之祸相比,这区区的百里之地,又算的了什么呢!

    “就依文兴侯之见!”韩王下了决断。

    (赵王既死,整个战国掀开新的篇章,敬请期待后续章节!)(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