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无聊的政治斗争 (第2/2页)
帝推行算缗的决心。 王家以后,尔后是项家和虞家主动请求县府入家算缗。 又是数车秦钱被不断拉出。 伴随着大戏落幕,萧何正式举起了针对迁移贵胄的屠刀。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弹劾。 萧何三人的名声急转直下,赵泗之前的好名声也因此而变得狼藉。 其中不仅仅是迁移贵胄出力,甚至关内贵胄也有不少人摇旗呐喊。 当然,他们的弹劾针对的仅仅是萧何周勃曹参三人,而非针对算缗这道政令。 始皇帝的君威是毋庸置疑的,大秦时期的贵胄并不敢攻击始皇帝亲自颁布的算缗,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政策执行终究是靠人,只要没人执行,那所谓的圣旨,也不过是一张废纸。 他们从萧何等人的私德入手,同时也开始攻击赵泗识人不明。 总之就是力求把算缗的执行人给踹下去。 谁都不想交钱…… 至于摇旗呐喊的关内贵胄则是纯粹的唇亡齿寒。 谁也说不准始皇帝会不会把风波止于迁移贵胄。 或者说等到以后始皇帝会不会再次重启算缗告缗?毕竟算缗告缗已经写进了秦律,什么时候执行完全是一句话的事情。 铺天盖地的弹劾叠满了始皇帝的案几。 皇宫之中…… 赵泗正在辅助始皇帝处理公务。 最近弹劾的公文太多了,始皇帝不可能一个一个看,赵泗的任务就是把弹劾的公文挑出来,把具体言事的公文呈给始皇帝。 始皇帝悠然自得的靠在躺椅之上,琥珀则在一旁一脸无奈的接受始皇帝的抚摸。 赵泗则跪坐在案几之前翻开公文。 “又是弹劾的,陛下要听么?”赵泗看向始皇帝。 “弹劾谁的?” “我的。” 始皇帝难得来了兴趣笑着开口:“念来听听。” “上卿赵泗……” 赵泗一字一句的念完了弹劾自己的奏折,并且为对方的文采点了个赞。
不愧是有学问的,还能引经据典借古喻今。 嗯……大概内容就是弹劾赵泗身为上卿却不够尊礼,仗着始皇帝的亲近和信赖就因此而骄横…… 没啥具体内容,因为赵泗确确实实没干错啥事,就只能对赵泗个人进行人身攻击了。 始皇帝闻言哑然失笑,又看了一眼百无聊赖已经没了正行的赵泗开口道:“弹劾的也没错,你身为上卿,如此懈怠国事……” 赵泗闻声赶紧正襟危坐,一脸正态。 始皇帝一看,还真挺人模狗样的,莞尔失笑。 “行了……” 始皇帝摆了摆手。 “上书的是谁?” “待诏博士苏矍。” “拟旨,调待诏博士苏矍为龙川县县令,以司和辑百越教化蛮夷蕃民之事。”始皇帝略微沉吟片刻。 龙川县,地处岭南。 待诏博士和县令虽说食俸相差不多,而且相比较于待诏博士县令的权利也更大,但是从中央清贵之官到岭南之地……绝对算得上明升暗降,甚至说是流放也不为过。 “陛下这旨意要是下了,弹劾臣的奏折只会更多了。”赵泗一脸苦相看着始皇帝。 “朕是派他去司领龙川要事的……”始皇帝怪异的看了一眼赵泗。 他对待诏博士苏矍有印象,是个有能力能办实事的。 赵佗如今一直在岭南不动窝,始皇帝本来就打算再岭南换一批人了。 苏矍属于是明升暗降,但没办法,谁让他倒霉,恰好让始皇帝想到了他的名字。 与其说是为了赵泗去惩罚苏矍,倒不如说是苏矍没活硬整,始皇帝给予他的一个小小的警告。 “那我不更亏了……”赵泗闻言眉头一皱,却也只能老实给始皇帝研墨。 话说回来,随着算缗的强制推行,作为算缗的主要负责人,提及赵泗的奏折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当然,所有人都清楚始皇帝对赵泗的亲近,因此目前言及赵泗的奏折以试探居多。 无非也就是隐晦的表示赵泗的某些行为有失矩之疑,甚至更加隐晦的事情则干脆不提及赵泗,而是借古喻今。 比如说从前某个君王对某个大臣亲近无度,忽略了帝王威仪,以至于臣子心生骄横,愈发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因此造成了什么什么样的后果。 说白了就是在那阴阳怪气。 还别说,这种类型的奏折还挺多的。 赵泗这几天看了不少,全都当小故事看来打发自己的时间。 不过就目前而言始皇帝绝对是一个称职的老板,对于流言蜚语选择视若无睹,甚至压根不看。 针对赵泗的奏折都多了起来,就更不用说针对萧何曹参周勃三人的奏折了。 相比较于针对赵泗的隐晦和试探,萧何曹参周勃在大部分人眼中无非是赵泗的羽翼,依附于赵泗而存在,因此出手就更加肆无忌惮。 动不动就其心可诛。 动不动就为官不正。 要不就是国之蛀虫。 总之古代的政治斗争说白了其实就那么回事。 无非就是用各种手段让一个始皇帝对赵泗产生猜忌,因此君臣疏远…… 只要始皇帝对赵泗有那么一丝的不信任和猜疑,必然会有一大堆人蜂拥而至,推动赵泗从亲近大臣的位置上跌下来。 说起来就有点像动物之间的求偶。 把别人踹下去,然后自己孔雀开屏吸引君王的目光获取亲近的地位。 挺无聊的。 赵泗看着始皇帝写完圣旨又继续重复的辅助始皇帝处理公务。 直至黑夜降临,从垃圾话里面扒出来的公文才终于处理妥当。 剩下的是厚厚一沓子加起来都够出一本书的弹劾。 “拿去烧了吧……” 始皇帝摆了摆手。 赵泗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算缗的进度加快一些,秋日之前,要竞全功。”始皇帝眼睛微微眯了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