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泗乃长子,朕甚爱之! (第1/2页)
第439章泗乃长子,朕甚爱之! 好在,冯去疾已经开口了。 李斯也不用硬着头皮赞成赵泗封王了。 揣摩的懂始皇帝心思的就那么几个人,李斯有了新的抱负,而想要实现抱负的前提是坚定不移的支持始皇帝。 但偏偏李斯是法家…… 站在法家的立场之上,他应该维护郡县制,这是他的政治人设。 可偏偏赵泗封王对李斯个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他和赵泗交好,赵泗的地位越尊贵,越稳固,他的未来就越安全,他定下来的根基才更加有可能维护。 可倘若轻而易举赞同封王,抛弃政治人设,下面的人难免会有质疑,甚至于影响他的威望,以至于政令难以通畅…… 车辆掉头都并非易事,更何况政治上的改弦易张? 好在,冯去疾最先忍不住,李斯因此也不用硬着头皮赞同赵泗封王。 而是适时的表示自己不赞同的态度…… 反正三公其二都鼎力支持了,他适当的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始皇帝不同意,那是大势已去,他也无力回天。 态度显得软弱一点就软弱一点,最起码他的政治立场并没有表现出来动摇的意思。 追问赵泗何时前往封地,本就是李斯故意为之。 或者说……捧哏…… 始皇帝闻声皱了皱眉头,却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转头看向李斯,沉吟不语。 始皇帝的沉默让整个朝堂都霎时间变得鸦雀无声,哪怕李斯明知道自己问对了,但是面对这种压力也依旧有些心有余悸。 选择无时无刻不存在,倘若他因为政治立场被裹挟着反对赵泗封王,那这股来自于始皇帝的压迫力恐怕就不单单是展示给朝堂诸公看的了…… 沉默良久…… 始皇帝似乎是强行按耐住了自己的怒火,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照理来说,诸侯封王,应该尽快离开咸阳,前往自己的封地,以维持地方安稳,拱卫咸阳。 可是泗长于民间,自幼失孤,八岁又跟随徐福渡海远离中原,二十余年,不曾于父母面前享乐,不曾于朕身前承欢…… 泗乃长孙,朕甚爱之,不可舍其远去。” 李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问什么。 赵泗身世大白以后李斯就有一些猜测,而随着始皇帝的举动,李斯心中的猜测也越来越笃定。 现在,李斯已经可以肯定了。 始皇帝并非不想立储,而是想储君和太孙同时定下。 亦或者说,太孙定于储君之前。 简而言之,始皇帝不仅打算决定秦二世的人选,还打算决定秦三世的人选。 故而李斯才有了这一问……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推断出来始皇帝的想法,始皇帝更不可能把这种想法公诸于众。 他只能表现出来,让臣子自己去领会,大家心照不宣即可。 赵泗和扶苏终究是父子,而非敌人。 故而李斯开口去问,实则是作为一个捧哏,给始皇帝一个表达自己意思的空间。 然而这个回答,依旧让李斯心中惊讶。 泗乃长孙,朕甚爱之! 李斯想了很多种回答……不论如何,始皇帝肯定不打算让赵泗离开咸阳这是肯定的。 至于理由,或许可以从能力,功劳?亦或者其他? 总之不管是什么理由,总会有人帮始皇帝圆上,毕竟三公之中,太尉和御史大夫都已经同意,大势已定,无力回天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撕破脸。 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可以了。 只需要让臣子能够心领神会,明白始皇帝对赵泗的看重即可。 可万万没想到,始皇帝打了一个直球。 没有从道德人品方面出发,没有从能力功劳方面出发。 有的,只是纯粹的感情。 泗乃长孙,朕甚爱之! 君王决计不可意气感情用事,但君王一旦以意气感情用事,表明的态度也更加危险了。 这!就是底线! 始皇帝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满朝文武,朕,就是疼自己的大孙子! 这个理由很好,也没有任何反驳的空间,始皇帝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谁要再反驳,那就真的是没有半分余地了。 事实上,惊讶的不仅仅是李斯。 还有满朝文武…… 始皇帝很少意气用事,也很少被感情左右自己的选择。 而此时此刻,始皇帝近乎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之所以破例封王,之所以对赵泗不同于他人,就是因为,他是朕的长孙,朕就是喜欢这个长孙。 离谱…… 但是回想起来赵泗身世尚未明了之时始皇帝都对赵泗颇为喜爱,亲近赵泗更如亲近子侄,也就没那么离谱了。 更不用说,赵泗在始皇帝大巡天下的时候,可是有救驾之功的! 始皇帝寿诞之时,更是赵泗负王于背将始皇帝背入寝宫! 始皇帝卧病沙丘的时候,也是赵泗日夜守护,寸步不离…… 若以感情论事,不管是任何一个人都担不起这份亲近,唯有赵泗,也只有赵泗。 王翦瞄了一眼自家的大孙子,眉头狠狠拧动,冯去疾心头一惊,似是领悟到了什么东西,脸上的表情有些游移不定。 群臣为之束声,从始皇帝打出来这个直球以后,封王之事,再无争议! 朝堂议定……剩下的自然就是垃圾时间了。 毕竟今天召开大会的主题就是议论赵泗封王之事,不过大朝会难得召开一次,不可能就如此草草结束。 剩下来宽裕的时间,群臣也各自奏事。 三公九卿都没怎么吭声,他们再怎么说也能够时常接触始皇帝,故而机会就留给了积年累月再始皇帝面前不见得露脸一次的官员。 群臣奏事,始皇帝于朝会一一回复。 除此之外,始皇帝也针对一些事情上抽官员回复自己的问题。 如果官员回答的好,该部门做的不错,始皇帝会加以勉励,如果回答的不是太好,则予以一定的批评和惩罚…… 待朝会结束之时,太阳已然被积云笼罩。 殿外,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