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海归_第二百一十一章 释奴令颁布,赵泗托梁换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释奴令颁布,赵泗托梁换柱! (第1/2页)

    新鲜出炉刚刚盖好印玺的诏令自皇宫而出。

    先是晓谕百官,尔后通晓地方郡县,再由地方郡县张贴告示布告天下。

    流程走的很快,毕竟这是大朝会议定的事情。

    百官已经轰动过一次了,这段时间为了劝说赵泗收回成命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半点卵用没有。

    眼下盖着印玺的释奴令下发,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有传国玉玺,有始皇帝的私印,有太孙殿下的印章,还有右丞相的官印。

    当今陛下,监国太孙,当朝丞相,三位大佬公开为之背书,没有人可以抗拒这份诏令。

    于是,诏令顺利的下发各地郡县。

    咸阳作为大秦的首善之地,自然是在接到诏令的第一时间就张贴告示。

    对于释放咸阳官奴这件事怎么说呢?

    咸阳县令本来就是赵泗的人,更不用说释奴令出自最高权利机构,区区一个县令,人在京师,压力很大啊……

    老老实实按照章程办事,作为天下之表率,不仅要办的好,还要办的快。

    释奴令颁布的第一天,咸阳县的上下官员就紧急动员了起来,忙着给官奴隶们登记造册。

    等到验传重新登记完毕,户籍重新办理,原先的奴隶档案封存以后,这批人就会被移交出去,等候统一发配。

    这里是咸阳,肯定不可能给他们把户籍地址落户在京师。

    从奴隶摇身一变成为天龙人户口,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哪个荒蛮的地方缺少人口开发户籍就发配到哪里,造好户籍以后由当地官府发放一些必备物资统一迁移即可。

    释奴令颁布以后造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取消奴隶制,绝对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奴隶制,从诸夏历史记述以来就已经存在,直至今日,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

    往前数倒不是没人干过这事,只不过没干成,譬如那位号称能够托梁换柱的帝辛。

    帝辛在现代风评颇为两极分化,赵泗无心辨别,但是最起码在目前这个时代,帝辛依旧是公认的昏君。

    “看待一个人不能够盖棺定论,如果从废除奴隶制,以及取消人祭这个角度来看,我还是很认可帝辛的嘛。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位纣王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再一次朝会之上,赵泗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态度。

    之所以提起来纣王,倒不是赵泗闲得无聊想要逆转舆论给帝辛翻案,八竿子都打不着,今日之所以提起是因为有人把赵泗和帝辛类比,说赵泗取消奴隶制是效仿纣王之举。

    当然,不是百官……释奴是大朝会决议通过,虽然是被赵泗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再怎么说赵泗也是走的正规流程,政治人物可以没有cao守,但是潜规则还是愿意遵守的,私底下嚼舌头这种事情百官不可能干,更何况是嚼太孙的舌头?

    是民间舆论……

    准确来说是汇聚于咸阳的诸子百家。

    咸阳本就是大秦的政治中心,而政治中心因为种种原因,也势必会聚集最多的知识分子。

    再加上赵泗开放学室,给百家开了一道口子,不分诸子百家皆可以走正规途径进入仕途,来往关中的知识分子就愈发多了起来。

    毕竟学室开放是试点经营,目前只在关中实行,诸子百家是生命之争,上升通道就是学术命脉,自然不愿落人后面。

    因为始皇帝退避汤泉,而赵泗年龄尚幼,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原先不敢说话的人或多或少都放松了许多,因此舆论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舆论环境一旦宽松,那自然是什么话都能蹦跶出来。

    就譬如释奴这件事……

    仅从释奴这件事来看,帝辛没办成,赵泗能办成,不是因为赵泗此帝辛强。

    而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时候。

    事实上随着封建王朝的权利越来越集中,人身依附势必会大幅度减少。

    道理很简单,但凡雄主,必然不会容许有太多人口超脱于自己权利干涉范围之外。

    无关于慈悲,也无关于善良,这是权利的天性。

    而大秦的封建集权已经到了相当之高的地步,尤其是在迁王陵令顺利实行,六国最后的叛乱平定,西灭东胡和月氏之后,现如今秦国中央政府的集权绝对不下于汉唐盛世,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巅峰。

    至于帝辛……有个鸡毛的权利集中,政令能传多远都不好说,只能说想法是好的,可惜没有实行的土壤。

    换个时代,跑到晋朝去提出科举以及废除奴隶制,大概率也是和帝辛一样扒瞎。

    顺应时局是赵泗成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随着时代发展,七国战争愈发频繁,战争烈度高度上升,不论哪个国家都加强了对人口资源的重视。

    譬如以前的秦国,实际上就有专门针对奴隶的律法。

    战争时期秦国也有权利征调奴隶,甚至规定了各级爵位被征调的时候需要自行准备多少奴隶一块出征……

    说白了,其实很早以前,奴隶制就已经不再是商周时期的奴隶制了,人身依附关系早就被政府强行干涉了。

    赵泗是踹门的那个,干干脆脆的颁布了释奴令。

    真放到商周奴隶制的巅峰,别说赵泗,始皇帝也够呛能干成。

    但是舆论这玩意怎么说呢……

    赵泗做的事情看似是临门一脚,看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也算是彻彻底底撕掉了旧时代的遮羞布。

    譬如譬如司马家的洛水之誓,譬如成济弑君……

    这些事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下物理意义难度不大,大的是跨过心里的乃至于天下人心里的那道门槛。

    为旧时代守旧的人很多……

    诸子百家都有……从这一点上来说法家乃至于关中旧吏反而都算是先进分子。

    总之政令不能阻止,悠悠之口同样不能阻拦。

    譬如儒家……遵从礼制,孔夫子曾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崇尚春秋之礼的儒家大概是最难接受废除奴隶制的。

    贵族最后的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