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海归_第二百一十二章 赵泗打算一统百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赵泗打算一统百家? (第2/2页)

阳,想要获得一席之地。

    齐国大儒浮丘伯正是其中之一……

    带着申培公、白生、穆生等一众弟子匆匆赶到咸阳的大儒浮丘伯也就休息了那么一晚上。

    翌日,就公开表示支持释奴令,并且对于守旧盲目遵循旧时礼法的鲁儒群体展开了强烈批评。

    浮丘伯名声很大,最起码在齐国一代名声很大,而且是学术大佬,尚《诗》,教出来的弟子也都很顶,历史上是旧儒学到新儒学转变的代表性人物。

    其学术地位非常高,儒学造诣也非常之深,虽然思想不如荀子那么激进,但是也颇为灵活,至于辨经的战斗力就更不用提。

    辨经不行,拿什么当一方大佬?

    现阶段都是小鱼小虾蹦跶,只是人数太多舆论才显得比较激烈。

    浮丘伯这位大家一一场压迫力直接拉满,细数赵泗德行以及功绩,重点批评了拿纣王和赵泗类比的言论,同时提及时代发展思想不应完全循旧的观点,并且引经据典提出了种种论证为赵泗正名。

    一方大佬下场,一时间,反对者哑口无言……

    “这倒是个人物……难得一大把年纪思想还这么灵活,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儒家里面孤最欣赏荀子,其次就是孟子……至于你的老师嘛……”赵泗一脸笑容的看着叔孙通。

    “老师毕竟年纪大了……”叔孙通讪笑了两声。

    他的老师是孔鲋,实事求是的说,孔鲋一直都看不太上叔孙通。

    因为叔孙通的思想底线实在是太灵活了一些。

    叔孙通知道,老师正在赶往咸阳的路上,他更清楚老师思想有多么循规蹈矩。

    眼下浮丘伯已经下场,老师是孔子嫡传,又是鲁儒表率,估计两位大概率会对上。

    而很显然,太孙殿下是不会喜欢脑子不懂得变通的人的。

    “放心,孤不会介意,没有竞争哪来的进步?照孤来说,鲁儒就是太安逸了一些,你的老师也是……”赵泗笑了一下。

    如果没记错的话,刘邦最看不上的儒生就是鲁地一代的儒生。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菜话多还自觉高人一等,守着几本孤本口口相传,珍藏学术,门户之见……能活下去真是沾了孔夫子的光。

    “不过孤虽然不会针对你的老师,但是多少也会丢些面子,怎么样,要不要提前去岭南上任?也省的看这场闹剧?”赵泗笑着问道。

    “总归还是应该向师父辞行的。”叔孙通叹了一口气。

    “你这性子,拜师孔鲋倒是可惜了,孔鲋能教出来你也是奇怪。”赵泗笑了一下。

    “我家世并不显赫,能得良师教导,已经是泼天幸事了。”叔孙通开口答道。

    嗯……这倒是实话。

    诸子百家听起来倒是文化璀璨,但这只是少数人的璀璨罢了。

    实际上门户之见远比后世要严重的多,学知识的难度和学武功的难度差不多。

    真正的家传之学都是口口相传概不外借……

    诸如《左传》等等皆是如此,外人能知道的也只是片角麟羽,就这,还是建立在法家势大,诸子百家要死要活的局面之下。

    所以说玄幻小说里面一本秘籍打生打死其实也是有原型的……

    给别人抄录一本不是啥难事,但是你把人家族灭,人家宁肯失传也不愿意给。

    “所以说守旧是一种陋习,不是孤横加干涉,法家恐怕就一家独大了,届时难不成还要抱着家学族灭不成?”赵泗嗤笑了一下。

    “殿下还真说对了……”叔孙通无奈的苦笑了一下。

    “孔子当初正是因为有教无类儒学才得以发扬光大,现在还能够继承这个优良习惯的人却并不多了,浮丘伯倒是勉强算一个……”赵泗叹了一口气。

    “不过诸子百家现在正向咸阳汇聚……”赵泗的手指在案几之上叩动。

    “其实失传了也没什么妨碍,学术这东西,会失传的,说明其本来就过时了。”赵泗笑了一下。

    学术思想这种东西,失传不失传影响真的很大么?

    说实话,赵泗认为不是很大……

    喜欢口口相传,那就带进坟里去罢。

    文学这种东西重在思想而不在于书籍,人在文学就永远不缺生存的土壤。

    群体越广泛思想只会越灿烂……

    当然,思想的璀璨事实上和大部分底层牛马没什么关系。

    真正在释奴令上受益的群体跟这群人没有任何关系。

    黑白可以颠倒,但人心难以更易。

    隶臣妾……官奴隶的官方称呼。

    其中大部分都是戴罪之人,但在秦朝,戴罪之人并不意味着身上背着原罪。

    实际上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上来看,不客气的说,隶臣妾群体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大大的良民。

    是的,犯罪的良民……

    秦朝的律法太过于苛杂了,连坐之法颇为广泛。

    战场上上官死全队都有罪,斩获不够也有罪……日常生活中牛养不好有罪,粮食产量不够也有罪,赋税交不上更是有罪。

    固然有很多罪责可以通过罚款和降爵来解决,但是牛马哪来的钱交罚款,哪来的爵位来抵消罪责?

    交不上罚款就会被贬为奴隶……奴隶生的儿子也是奴隶……

    军功爵固然帮助大秦一统天下,但事实上却是底层百姓几百年的哀嚎。

    或者说军功爵的本质就是破坏自耕农这种原始单位把他们转换为帝国的螺丝钉。

    作为秦国的主体资源之一,私奴暂且不提,官奴其实有一定的人身保护,而且也不至于任打任杀。

    开玩笑,想让炮灰卖命不得让他们看得到希望?朝不保夕很容易让人产生死了就死了的惰性,所以再非战争期间,他们都人身安全通常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甚至于秦国还立法保护隶臣妾的婚姻事实,家庭成员的某一个人在有婚配的情况下被贬为奴隶,官方也会保护他们的婚姻,而且也鼓励家庭成员通过功劳赎取奴隶为平民。

    就指望这个让牛马们卖命呢……客观来说,商君真是把人性研究的透透的。

    当然,牛马们大概是不会感谢商君的。

    至于颁布释奴令的赵泗,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可想而知。

    哪怕事实上赵泗的出发点也没那么高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