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5章越国灭亡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而陆渊、严望秋、乔康全等人,虽然以各自建国,但名义上,也都是大越藩王,共同尊奉越国皇帝为天子。 故而从明面上,把长沙、汉中、南海等五国,算作越国之土,也没什么问题。 这五国开拓收复的疆域,自然也能算作越国疆域。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这份诏书说倒也没问题。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借口和场面话,这道诏书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后面。 安靖国内,扬威域外,此等赫赫之绩,不赏不足以酬其功。 因此承佑帝取大将军宁静天下之意,将其由沉国公进封为宁王,以广陵、豫章二郡为国。 同时继续以藩王之身,兼领大将军之职,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大司马录尚书事、相国总百揆。 如此,大越国内,又出现了第六位异姓王,而且封地还是广陵、豫章这种越国富庶核心之地。 将这两郡分出去,仅从实力上来算,这个新生的宁国实力,已然超越了越国朝廷。 成为了越国体系下,最强的藩王。 给沉丘封王之后,梁国那边,眼见着自己从皇帝方面入手的谋划,彻底是行不成了。 然后又去找沉丘,却直接被这位新封的宁王给拒之门外,人家连见都不见。 恼羞成怒之下,北边屯驻在彭城郡的三十万梁军,便开始试探着渡河攻击广陵郡。 想要借由军事方面的压力,逼迫这位即将篡位的宁王妥协。 可沉丘作为先天第二境的宗师,又是掌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又岂是能轻易屈服妥协之人? 在广陵郡受到梁军攻击的消息,传回金陵后,沉丘当即召集百官,向承佑帝面陈国事,请求出兵北上,抵御梁兵。 朝会之上,承佑帝听到大将军沉丘的请战要求后,欣然应允。 不仅将国内军权尽数托付于沉丘,而且为了给这位大将军王增添威严,更是给他赐九锡,极尽殊荣,以壮其行。 而沉丘接受这些封赏之后,在京师之内,大阅诸军,鼓舞士气。 然后于当天,便建起了北征行营。 沉丘自领行营总管,又以武成侯上官明行营副总管,两人领着京师的十万禁军,便北上广陵郡,抵御梁兵。 除了自己亲帅大军北伐之外,沉丘又下令,以武宣侯杨景为水师总管,让他十万朝廷水师封锁江面,阻隔江夏郡的二十万梁兵,护卫豫章与临海二郡。 之后两月,沉丘会合了广陵郡当地的十五万边军,以二十五万兵马,与河对岸的梁兵展开对峙。 其间两军互相攻伐,大小数百战,各自死伤数万。 最终对面的梁兵,见无机可寻,占不到便宜,而自身也折损了四五万兵马,死伤不小,只得暂时停战。 江夏郡那边,更是直接被封锁了航道。没有水师的他们,连河都过不了,更别说威胁江南了。 同时周国那边,在观望了近半年后,终于也做出了反应。于承佑元年十月,派出使者前往广陵,恭祝沉丘封王,建立宁国。 显然,与梁国大张旗鼓当下,想要占便宜不同。 先前一场大战之后,同样经过削弱的周国,此时依旧选择稳定为主,不想擅动干戈。 对于沉丘取代萧氏,宁国取代越国的事情,选择了支持默认。 而周国一表态,原本周越联合的态势,瞬间就恢复了过来。 面对两国又站到了同一战线,共同联合对抗自己。 而这次大兵南下,靡费钱粮,却一无所获。眼看着继续耗下去,除了干费钱粮外,也没什么进展。 最终无奈之下,梁国只得恨恨撤兵,召回了南下的三十万兵马。 如此。 这场由沉丘封王引起的梁越交兵,最终以梁兵北退,越国大胜落幕。 挟持大胜之威,沉丘率兵回朝。 承佑帝亲率百官,出城十里迎接。并于当场赐下诏书,为表大将军之功,特赐其加殊礼,许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至此,三件套彻底凑齐,又有北征之功,沉丘篡位时机彻底成熟。 于是三日之后,群臣劝进,天子下诏,欲效此前历朝故事,禅让宁王。 沉丘辞让,惶恐不许。 如此又三日后,群臣再劝,天子又下禅让诏书。 沉丘以自身德行浅薄为由,依旧推辞。 再三日,在承佑元年十一月初四这日,群臣第三次劝进,天子第三次下诏禅让。 沉丘这才自怜自叹,清名不保,随后无奈应下,接受了禅让诏书。 并于当日率众入宫,在百官的见证下,正式从承佑帝手中,接过了越国的正统。 承佑元年十一月初四,登基刚满百天的承佑帝萧元义,于建极殿禅位于宁王沉丘。 至此,越国正式宣告灭亡,享国二百一十三年。 于同日,宁王沉丘进位天子,改元建武,宁国立。 这位大将军王,终于做了皇帝,继承越国,成为了这江南五郡五国之主。 至于越国,则以退帝萧元义为越国公,继续承奉宗庙,祭祀历代先君。 这场临海郡世家内部的权力转让,到了此时,在经历了无数风波后,终于宣告落幕。 而越国灭亡,宁国建立的消息,也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向着周边各国传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