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合纵攻夷 (第3/3页)
后者,却可商榷……”
说到此处,这位陆渊弟子看了看两人,然后笑着说道:“方才大王与臣等商议,不是正在发愁,要是西南三个夷国联合起来,我大楚该如何对抗吗? 楚国力薄,只有大王一人,以及十万兵马。 可楚国周边,可是有盟友的。 苏王既有实力,又有野心,开疆扩土之志,已展漏无疑。 既如此,反正也要打大长和国,大王何不邀苏国一起? 纵然有这场叛乱,但以苏王之能,平定并无问题。而苏国经此一乱,财政锐减,怕是更难供养那十万大军。 怕是苏王也在发愁,该如何应对此事吧? 此时大王邀其一起出兵,一同攻打大长和国。急需占领新土,增加赋税的苏王,定会答应。 届时大王自东而攻,苏王自南而攻,两国南北夹击之下,大长和国又如何能够抵挡? 甚至不仅是苏国,西川国那边,可也是有领地与西南夷相交的。 西川穷困,国狭民寡,实力衰微。 西川王难道就不想开疆扩土,把佛法传到西南夷那边去? 以上此二国,皆是可以争取之辈。 而若是能得两国之助,此次谋划西南夷,大事易也。” 洋洋洒洒一大通,李良说完自己的方略之后,作出总结。 而在他面前,陆渊与崔长青听完,一个个也是眼前豁然开朗。 没错啊。 单靠楚国一国之力,确实奈何不了西南夷。 但如果算上苏国、西川国,三国一同出兵,那此事就大有可为了。 首先苏国那边,就算经历了这场内乱,实力大减。但最后剩下个六七万精兵,这种是没问题的。甚至如果收编一下那些叛军,兵马可能还要继续膨胀。 所以此次北伐,就算要留人看守,苏国也早说能抽个五万精兵出来。 再算上苏玄歌本人,这实力已经不弱了。 而西川国那边。 虽然此国国力弱小,甚至还不得不抽调出两万兵马,常年驻防在汉中国,帮着协防周国的威胁。 但就算西川国只能出一万兵,这都没什么关系。 反正陆渊也没指望,对方能有多少兵马。 他真正看重的,还是济慧这位先天宗师。 只要济慧也能参与,那他们这边阵营,瞬时就有了三位先天宗师的力量。 兵马方面,也有十数万之多。 以这等实力,去征讨西南夷,纵然对方三国联手,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甚至都不只是这两国。 九真郡那边,可也是紧邻着西南夷的。 若是能说动武平侯谢宁跟着一起,那有的对方手下五万朝廷精兵在,这战胜算还能更大。 唯一的问题,就是谢宁会不会同意? ‘功名利禄,人之所求。 谢宁在九真郡守了十年,一直在当地掌握大权,生杀名位,cao之于手。 现在朝廷远隔在万里之外,谢宁处在西南夷和我三国同盟的包围之中,可谓势单力孤。 值此之际,我就不信他没想过,为自己着想? 有我们这些例子摆在面前,裂土封王,称孤道寡,开国建制,以一姓之王朝,万事之基业,立于这世间。 难道不强过他给朝廷称臣,然后做一个一代就没的普通武侯好吗?’ 陆渊就不信了,那谢宁还真是圣人不成? 他这边这么利诱,这么多承诺,对方就不心动? 而只要此人心动了,那么一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心中这般想着,各种筹划说过,陆渊心中原本的一些迷茫担忧,已经尽数消散。 重新抬起头来,看着眼前两位重臣,他笑道:“李良说的不错,既是为我三帝之裔开拓疆土,又岂能只我大楚一国出兵出力? 其它苏国、西川国、九真郡那边,也得多联络联络。” 说到这里,陆渊对着崔长青道:“此事就交给左相了。你让鸿胪寺那边多派使者,去往这三国地方,邀他们一同出兵。务必要促成此事。” 崔长青领命道:“臣尊命。” 陆渊微微点头,然后笑着对自己弟子道:“李良你也不错,能想出此谋,可谓令我豁然开朗。这些年来,看来你也大有进步,为师甚为欣慰。能承担更多职责了。” 这话,便不是君臣,而是师徒了。 对于能帮自己大忙的弟子,陆渊向来欣赏看重,不吝恩赏。 李良听出了自家师尊口中的欣赏提拔之意,心下喜悦的同时,也连忙谦逊道:“此皆师尊教导,弟子不敢言功。” 这般说着,他却是开始畅想。 与自己同级别的楚维,如今已是水师总管,隐隐有提拔为卫将军的风声。 如今卫将军的位置被人占了,自己要再往上提拔,那剩下的,可就只有车骑、骠骑两将军了。 这可是位比大将军的尊职啊,可不是什么卫将军能比的。 自己若是能生任此职,那什么楚维,瞬间就要被自己踩在脚下。 届时除了被师尊一手养大的大师兄周青外,同门之内,还有何人能及得上自己? 一想到那等风光,李良心中就心潮澎湃,恨不得大战早日到来,自己好立功受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