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3章请为藩国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能给出三府之地,酬谢一位先天宗师出手,这待遇已经算不错了。 当然,你们也可以拒绝,选择自己独自扛着大长和国。 这些孤都无所谓。 大不了到时候等你们败亡了,我再亲自提着雄兵,去找大长和国夺取上面说的地盘。 不过到时候,别说想分得弄栋四国之地了,便是分毫好处,李雄也别想拿到。” 陆渊说到这里,瞄了一眼李寿,轻笑着说道:“孤的条件就摆在这了。要不要让我出手,能不能接受,你回去问问李雄吧。 早点给我回复。 孤王等得起,但李雄那边,呵呵,可不一定能等得起。” 说完,他就闭上双目,摆出了一副送客的模样。 而李寿见此,哪怕知道形势比人强,也不由感到屈辱之意。 好在接受了这些年的打击,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他也被生活磨砺了许多,倒也没说出什么意气之话来。 深吸了一口气,李寿对着陆渊行了一礼:“大王之言,外臣一定带到。若有回复,定立刻送来。今日多有打扰,万分抱歉,惟愿大楚昌盛,国祚万年。” 说罢,他便转头,出了宫殿了。 今日出使,说有收获,但也不算有收获。 说没收获,却也有点收获。 楚国是愿意出兵的,这位年轻的楚王,对于大长和国,也是有着诸多觊觎的。 可正是因为这份觊觎太多,对方的野心太大,竟想要一口气吞下大半个大长和国。 最后愿意留给李雄的,只有区区弄栋四国之地。 这小小两府半的地盘,自家兄长真的能够满足接受吗? 李寿出了宫门,看着头顶烈日,望着那迷幻光晕,心中尽是迷茫。 原本雄踞一郡,称帝西川的他们,怎么就会落到如今这种地步了呢? 兄长明明是先天宗师,世间绝顶,为何又会沦落到今日这种境地? 在西南夷这种穷乡僻壤,被当地土着欺负。跑来这大楚,又被那位隐隐有江南第一将之名的楚王欺负。 什么时候,一位先天宗师,混成了这般模样? ‘难道真是上天不佑我羌族?’ 李寿心中发出这般哀叹,然后带着一股凄凉,落寞的返回乌蛮国了。 那边兄长还在等待自己的消息,乌蛮国也被大长和国打的节节败退。 正如陆渊所说。 如果没有楚国帮助,那他们再过数月,可能就真的一分不剩了。 到那时。 楚国能不能如陆渊所说,打下整个大长和国,李寿不清楚。 但他们这些人,要再度变成丧家之犬,逃窜四方,却是能够肯定的。 在输光所有,和屈辱的保留一部分家底之间,这抉择,真真艰难啊。 好在,这个选择轮不到李寿来做,最后的纠结,还要李雄来承担。 人生在世,想要活着,想要活的好,怎么就这么难呢? …… 李寿快马离去了。 在他离去之后,陆渊动作也快了起来。 首先他召集了朝中重臣,跟崔长青说了大长和国那边的变故,然后便将朝政嘱托于他,令他负责在大军西征之后,总管国内政务。 是的。 就如先前对李寿说的。 不管李雄最终会不会接受条件,出兵大长和国,却已经是决定了的。 只不过现如今,迫于丹鼎道的压力和大长和国的局势变化,这个决定要稍加提前,出征日期由明年转为今年下半年,提前个半年罢了。 朝政方面交托给了崔长青。 然后军务上,陆渊也跟蓝彩儿一番详谈,做足了嘱咐之后,便命她以王后身份监国,总管自己离开后的国中防务。 至于孙思文那边的修行,陆渊也已让他收拾行李,北上襄阳去了。 自己出征在外,自然不可能带着孙思文一起。 可这位好友修炼,没人看着也不行。 正好周青与陆渊修的功法,同出一源,师徒俩没什么差别,倒也能帮他看着孙思文。 以周青与好友的关系,也不用担心,对方会不上心。 而且这位弟子突破先天之后,能借着教导孙思文的机会,重新梳理一遍自身所学,应也能帮他尽快稳固境界。 这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安排了。 如此这般,做好了诸项安排后,陆渊正式下诏,组建征西行营。 以国丈蓝照云为行营北面招讨使,领着一支禁军两万兵马,屯驻于武陵府,窥视大长和国会川国所领的北部五国之地。 以弟子李良为行营南面招讨使,领着一支禁军两万兵马,屯驻于零陵府,窥视大长和国弄栋国所领的南部四国之地。 至于陆渊,则为中军,领着主力三支禁军六万兵马,屯驻邵阳府,兵锋直指乌蛮国所在的凛冬之地。 神武四年五月,随着征西行营组建,大楚意欲征伐西南夷的消息,顿时不胫而走,轰传四方。 周边各国闻讯,皆是异动频频,各有反应。 而就在这一片波澜之中,先前派去苏国沟通的使者,也终于带着苏国的消息返回。 对于楚国所提方略,那位苏王果真没有拒绝,同意了合纵伐夷的邀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