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9章边防压力 (第3/3页)
class='gcontent2'> 所以全盘算下来,楚国要维持十一支禁军,还有五万水师,合计二十七万战兵,才能勉强保证最基本的自卫力量。 合计以上这些,楚国还缺了三支禁军,两万水师,共计八万人的缺额。 这八万人的军饷,尤其还有水师这种昂贵兵种,一年又是七百万两银子的开支。 而若是陆渊除了自卫之外,还想保证一定的对外战争能力,那么在以上基础上,其实还要再增加四支禁军八万人。 这样才能像此前攻打大长和国时,随时能抽调出十万兵马,用于对外发动战争。 将此项安排上的话,那每年又要增加五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开销。 综上所述,在满足自卫的基准上,楚国还需招募十三万八千兵马,增加九百万两银子的开支。 在满足保有一定对外战争能力的基准上,楚国还需招募二十一万八千兵马,增加一千四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开销。 以上两种,不论是哪个基准,对于楚国来说都是极大的财政压力。 “现在我已经开拓了黔中郡,接下来还要收复西川国旧土,一下子增加十五个府的地盘,让楚国的疆域扩张一倍。 想消化这些地盘,以楚国的体量,最少也要十年时间。 因此在没消化这些地盘前,楚国是无力在对外扩张了。 所以在十年内,暂时不用去想对外战争能力,只要保证基本的自卫情况就行了。 这样的话,楚国只需维持十一支禁军,五万水师,还有地方上十万四千的郡府县兵,以及国都的四千金吾卫,合计三十七万八千兵马即可。 而军费开支的话,则在两千五百万两银子左右。 根据去年统计,如今大楚原有的三郡一十七伏,岁入在两千一百万两银子左右。 根据户部估计,等黔中郡这边经过初期的治理,还有免税期过去之后,这边每年应该也能提供两百万两银子左右的税收。 还有西川郡那边,如果收复了西川国的五府之地,在迁移百姓过去经营,以此地的雄厚根基,很快又能成为一处重要的钱粮产地。 那西川国五府不须多,有个百万民众,一年少说也能提供五百万两银子的税收。 不过如果从国内往西川国迁移百姓的话,原本地方的财政税收也会因为人口减少,相应的变少。 但这些减少,应该能控制在三百万两银子以内。所以往西川郡迁移人口,最终还能赚到两百万两银子左右。” 陆渊在心里计算着各项得失,最终有了结论:“这样等黔中、西川二郡开发出来,楚国四郡三十二府,最后应该能保持在年入两千五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情况好的话,可能还能再增加个一二百万两银子。 在军费方面,国内的财政收入勉强能够持平。 但一国开支,除了军费外,还有各种行政开支,还要给官员开俸禄。 这些行政开支加起来,一年估计也要五百万两银子左右。 所以楚国最后,一年还有着五百万两银子的财政赤字吗?” 对于这五百万两银子的缺口,陆渊倒没太过发愁。 这趟出征西南夷以来,他所收获的并不仅仅是黔中郡的领土扩大,其中还收获了包括乌蛮国在内,黔中境内大小夷人国家的历年财富积累。 在李雄的配合之下,不仅是各国国库被洗劫一空。 就连地方上的那些夷人部落和夷人富户,家中资财也被楚国统统笑纳。 要知道在黔中郡的疆域内,原本可是生活着百万之数的夷人的。 现在这百万夷人历代积累的财富,全都被楚国接收,直接就让陆渊一波暴富。 先前李雄洗劫了整个西川,最后得到了价值数亿两的财富。 如今陆渊洗劫了黔中郡夷人,收获虽然比不上西川那种富庶之地,但也获得了价值在五千万两银子左右的财富。 这些收获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慢慢的变现成银两,进入了楚国国库之内。 楚军能在黔中和西川两地,维持十数万兵马,少不得这些财富的功劳。 而且除了这些之外,李雄在昆海地区那边,也在不断搜刮着夷人的财富,然后用这些洗劫来的钱财,从楚国这边换取他急需的粮草军械,以维持与大长和国日益激烈的战争。 以陆渊的估算,单是这项昆海国的买卖,最少也能为楚国赚取三千万两银子以上的收入。 所以有着这八千万两银子在,加上楚国原本的积蓄,在十年之内,是不会有财政危机了。 “还有南海国那边,每年也有三百万两银子的援助。不过现在严望秋死了,也不知这笔援助会不会有变数。” 陆渊皱了皱眉头,但也很快舒缓。 不管南海国的援助会不会出问题,暂时间内,楚国也不会因此出现什么影响。 那边给不给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唯一有影响的,也就是两国间的关系罢了。 严望秋那几个儿子,这两年闹出来的荒唐事,可是给天下诸国弄出了不少乐子,被引以为笑柄。 对于这些继承人,陆渊并没报太多期望,对方能如严望秋一样,能维持与楚国的良好关系。 只不过那样一来,他与那位老友的后嗣,就免不了生出战端了。 唯一的希望,也就是严望秋在临死前,提前做了布置了。 “你到底会怎么选呢?” 陆渊写完关于调兵和扩军的各项旨意,让人极速发往巴陵城后。 慢慢走到了大殿之外,视线望着南方,眼眸沉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