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2章青州一统 (第3/3页)
r> 梁国的地理位置,周边所面临的局势,实在太差了。 世人逐鹿天下时,常言的金边银角草肚皮,梁国恰恰就占据了那个肚皮的位置。 周边紧临各国,可四处出击,攻略天下。 但同样的,天下各国也可以四面而击,打的梁国疲于奔命。 相比之下,楚国所在的扬州,位居九州之南,又有长江天险依仗,地理位置与国防压力,比之梁国就胜出不知多少了。 绝对属于金边一流。 一条长江,就能令陆渊从容击败各国,慢慢统一扬州,随后积蓄足够力量,北上争夺天下。 当然,真要等到那一日,最快也是数十年后了。 现在,还是先解决楚国财政问题先。 …… 正当陆渊收到了皇城司奏报的时候,梁国攻灭了来国的消息,也在其它各国间流传。 事情正如他所猜测的一样。 各国了解之后,瞬间意识到,梁国统一青州的时间,不会太远了。 一个真正的一州霸主,即将在天下的舞台上上场。 而处于梁国周边的各国,纷纷不由大为震恐。 北边的冀州赵国,在收到消息后,立刻停止了在冀州的攻略行动。 随后将北边正在征伐诸多小国的二十万兵马,全都撤了回来,调往南边,驻守赵梁边境。 先前一直支持来国抵抗梁国入侵的徐国,更是一日三惊,不仅将原本援助来国的三十万兵马布防边境。紧接着又在国内展开征兵,一口气再组建了三十万大军,随时做好了南下抵御梁国入侵的准备。 至于西边的周国,对于此事更加惶恐。 因为他也意识到,在梁国周边各国间,自己才是最容易受到梁国攻打的那一个。 因此,哪怕为了抵御蕃人,周国已经在陇西、河西二郡,动用了将近四十万兵马。 但周国还是咬牙强撑着,又从国内各地,抽调了十万兵马,派往了河南、南阳二郡驻守。 可即便如此,河南、南阳二郡,每郡分派到的部队,不过十万人而已。 这点人马,对于即将统一青州,并且兵马已经急剧扩张到百余万的梁国来说,根本毫无威胁。 没有长江这样的天险,只依靠这点人马防守,梁国只要想,轻松就能撕碎这薄弱的防线。 只是这已经是周国所能调动的兵马极限了。 周国举国加起来,也不过八十万兵马。 这八十万人,已经有四十万在西边,正与蕃人大战。 在北边,为了抵御周国的世敌魏国,也不得不留下十万兵马驻守北疆。 另外国都所在的关内郡,以及刚刚夺回的汉中郡,也需兵马驻守,各自又用去了五万人。 这前后加起来,已经是六十万兵马了。 剩下所能动用的二十万,周国已经全都派到了东边,实在是没有余裕了。 不过大敌当前,周国也意识到自己兵马不足的问题,所以也已经下令,让河南、南阳二郡,就地招募兵马,准备于这两地组建二十万新军。 如此算上原有的二十万,一共四十万大军,也勉强够防御梁国了。 只要能熬过这段时间,那么等解决完蕃人,将西边的兵马调回,也就不用畏惧梁国了。 以上是北边诸国的动向。 扬州这边,楚国在陆渊的指示下,依旧没什么动作,照常积蓄钱粮,整训兵马。 毕竟楚、梁两国并不接壤,虽然也能感受到北边危胁,但压力其实并不大。 倒是宁国那边,与梁国接壤许多,并且金陵历代朝廷,其实也与梁国多有龃龉,彼此也算得上世敌了。 所以在得知消息后,宁国便加强了北边的防务。 据传已经打算在原有十万水师的基础上,在编练五万水师,同时在广陵之地,又增添了五万守军,直接将该郡的驻军增加到了二十万之众。 如此算上十五万水师,水陆三十五万兵马,足以护得宁国无忧了。 周边纷纷扰扰,各有动作。 梁国那边,倒是如楚国一样,依旧稳重的很。 除了派兵驻守来国旧地外,剩下的北征大军,也没解散,而是继续朝着东北活动。 看样子是准备先攻灭青州境内剩下的小国,统一整个青州。 在此之前,梁国应该不会有别的动向。 而在此期间,陆渊派往各地府县,统计灾情的使者,也终于带着详细情况回来了。 楚国四郡三十四府,在此次雪灾之中,有十一万三千余户百姓受灾,其中又有一万一千余户人出现伤亡,死者多达四万七千余人。 一场天灾,就让楚国死了一两个县的人口。 得到此消息,陆渊甚为心痛,这损失的可都是楚国的根基和自己的气运啊。 这么多人如果迁移到黔中郡,甚至能直接稳定一个府,此时却白白牺牲了。 这惨痛教训,足以令人刻骨铭心。 因此他随后便传令各府县,自今以后,各地官府务必做好雪灾防御准备,并将此事与官员政绩考核挂钩,免得那些人对此不上心。 陆渊尽了最大努力,避免今日教训,来日再度重复。 剩下效果如何,就只能看天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