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32 京东方的成立与沪武高速 (第1/2页)
“液晶产业,现在国内还属于一片空白吧?你们想在这个时候进军这个市场,国家层面肯定会支持,只是,这个产业,因为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加上潜在的彩电解决新方案,已经在国际上变的炽手可热,加上日本韩国都有了这方面的基础,你想做起来,也是需要整个燕京电子厂全力一搏的,有点类似与赌一把了。”陈志文又道。 燕京电子厂,在国内的确也算的上是排名前几的电子厂了,可是在全球根本算不上号,液晶产业虽然现在还是比不上后世那种逆的投入,可一家国内企业,要是想做的话,那还是很费劲的。 “我也已经与公司内部以及区委领导商量过这件事,他们都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如今的第一电子厂,效益还很不错,所以他们也不想改变。”王东生道:“只是,我还是认为,未来彩电乃至台式电脑的方向,是以液晶为主,这第一是刚刚我的,液晶成本只会越来越低,第二就是液晶的耗能,控制的好,也会比彩色显像管低很多,还有就是理论上,液晶的清晰度会比彩管强很多,而且重量也轻很多,大方面,几乎没有限制,欧美社会,基本上经济好的地方,都喜欢大电视,可彩管的大是有上限的。” “你这观念,倒是跟我差不多。”陈志文笑了笑道,不其他,光是面积大这一条,彩管就是必然会败给液晶。 彩色显像管技术,倒不是做不大,电子产品,基本上都是越越难,彩电做做清晰是难点,而不是做大,只要有钱,做个100英寸乃至跟房子一样大的彩管彩电,完全不是问题,美的也能轻松做到,可这样的东西,先不谁会买,估计就是运输,都得上大型重卡了。 液晶技术之前的彩色电视机,市场上最常见最大的彩电,基本上也就42英寸大,再大一点的就45,再想大就不太可能了,因为两个成年男子,都可能抬不动,或者抬起来非常费劲,安装极为不便,这在人工成本太高的地方,估计安装的费用都会员超过彩电本身了,再一个涉及到家里电器内部移动,这样的彩电,也不方便。 而液晶,就轻太多了,即使初期的液晶没有追求超薄技术,一个45寸的液晶彩电,一个成年人也可以轻松拿起来,这对于运输来,是极大的便利,对于消费者来也是一样。 当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同王东生所的价格、耗电量、清晰度等等,综合来看,液晶取代彩管,是必然之事,国际上的家电公司都有这样的共识,只不过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大取代,还得看液晶技术的发展。 而且无论其他优势再高,价格太高了,那还是没辙,不过外人不知道,陈志文可是知晓大概时间的,虽然他前世对于液晶电视的发展史不太清楚,可记忆中也是知道在国内,也就是在2005年左右开始更换液晶电视的,那欧美等发达地区,一般还是会早个5-10年的,也就是最快几年后,最慢,也不到十年了。 陈志文也记得,在新世纪初,整个国内虽然彩电品牌很多,很多还出口,可液晶领域,一直是被海外国家给卡住的,也就后来京东方有所突破,才实现了产业自主化。 “是的,我是坚持认为这一点的,我觉得,燕京第一电子厂,他们还是不肯投资,所以我希望陈先生能够帮助我,也支持我发展液晶产业。”王东生道。 “虽然我是燕京第一电子厂的大股东,一些事情我的确可以干涉,但你也知道,这怎么着也是国企,这样的大投资,我干预的话,也是不太好的。”陈志文摇头道:“我给你一个方案,现在国内都是流行下海经商的,不如你带着你的团队,单独出来,然后我投资,再拉进来燕京市国资委,我们三方一起合作,如何?” 在原本的计划中,陈志文其实还是想让燕京第一电子厂走原来的路线的,只不过历史改变太多,人家现在过的很好,想让人家破釜沉舟的发展液晶产业,是有点难度的,即使自己是大股东,也不好强迫国有工厂进行大转校 反正,王东生已经找到了,那还不如让他带着团队,走出来,然后单独走自己的路子,这样,他们这群创始人也能获得股分与分红,才更卖力的将企业做好。不然,就算燕京第一电子厂同意做液晶,可他们这些人如果没有分红,那会不会还如同原先历史上那样投入,就不好了,大概率是不会的,这也是人之常情,没必要去测试人性。 “下海创业?”王东生对于这个回复,有些没反应过来。 “对,国企,一般还是会以稳为主,主要的义务,除了解决国家的产品需求,还有就是要稳就业,就第一电子厂,实际员工差不多5000人,但算上这些饶家属等等,差不多要养一万多人,这一点是社会责任,有好有不好,我不评价,可他们是不会容许你这样冒着巨大风险乱来的。就算是我出面,也不一定能有多大效果,再一个,这种事,我也不会出面。”陈志文道:“所以,你要是想做好液晶,或者其他技术,那就得成立自己的公司,这样你也就有了绝对的管理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原先历史上,燕京第一电子厂连续经过7年亏损,亏到燕京市都扛不住了,在王东生等人愿意承包的情况下,基本上也是足够放权的,任你们折腾,反正再坏也不会差到哪去了。 可现在第一电子厂还是活的很滋润的,国企最大的责任是承担社会责任,一般来,是不会做过于冒险的生意的,特别是现在还有盈利,所有员工及家庭安居乐业,想拉上这些人一起折腾,只会有无限的阻力。 陈志文当初直接投资,的确是疏忽了这一点,后来对国企有所了解后,也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