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韩信玄孙,剑指狼居胥,逼近单于庭!(求订阅) (第2/3页)
/br>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双方都不会退缩的。 但是今年,这匈奴人到底去了哪里? 面对这种情况,不只是身为主将的韩增一个人心情压抑,整个大营里的人都非常压抑。 出征的时候,人人都信心满满,认为这是一场必胜的战争。 也许他们不能像霍卫两位将军一样立下不世的功勋,但是砍几个匈奴人的头颅,立下战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却是什么都没有。 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又怎么可能不失望呢? 身为主将的韩增压力自然是最大的。 普通兵卒乃至校尉君侯,只要能够活命,即使无功而返也都可以接受,顶多只是失去了一次立功封爵的机会。 但是对于韩增这样肩负重担的主将来说,无功而返恐怕那就等于是大难临头了。 每日,上千斛的粮草源源不断地从云中郡等地运到这荒漠上来,大军到哪里,身后那些力役就会跟到哪里。 肩挑手扛,人拉马驮。 这是数都数不过来的粮草损耗。 每一次有运粮队抵达大营,韩增就觉得肩上的压力又更重了一分。 这都是天下百姓从牙缝里攒下来的民脂民膏,他们每日这样虚耗,实在是心中有愧。 出征的时候,天子甚至还从少府中拿出了钱粮布帛来赏赐他们,这也让韩增觉得受之有愧。 想到天子,韩增有一些庆幸,幸好天子看着还算仁慈,不至于像孝武皇帝那样不近人情,对无功而返的将领毫不留情。 可是,就算因为天子开恩,让他保住了一条命,但是这也不能让出身将门的韩增感到心情愉悦。 在他内心深处,比别人更还多了一份光耀门楣的志向。 今年,韩增已经四十有五了,这次如果没有把握住机会,那下一次立功的机会在哪里,可就真的说不清了。 担任过执金吾,如今又是前将军,对别人来说已经是对得起自己的先祖了。 但是对于韩增来说,对于韩氏一门来说,还差得很远。 因为韩增的先祖当中出过许多大人物。 有猛将也有叛将,有忠臣也有佞臣;有登上高位的,也有死于非命的。 韩氏一门三起三落,几乎参与到了大汉帝国所有的大事当中。 大汉肇建、异姓王叛乱、大败匈奴、七王之乱、漠北之战、巫蛊之乱……韩氏一门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韩增的高祖父是汉初大名鼎鼎的韩王信。 虽然这位韩王信不如另一位韩信那么能争善战,但是出身韩国公族的他仍然为大汉立下了战功,被封为韩王。 可惜,燕雀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韩王信因为受到太祖高皇帝猜忌,被匈奴大军围困之后,与他们暗通款曲,行了不轨之事,率部投降匈奴。 而后的几年时间里,韩王信成了匈奴攻汉的帮凶,数次兴兵犯汉。 太祖高皇帝十年,韩王信在率军攻汉的时候,被大汉将军柴武斩杀,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十几年之后,韩王信的庶子韩颓当和韩王信的嫡孙韩婴,以匈奴相国的身份率领所部人马回到了大汉帝国。 孝汉文帝龙颜大悦,封韩颓当为弓高侯,封韩婴为襄城侯。 再后来,韩颓当在七国之乱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孝景皇帝赞为“功冠三军”。 至此,韩氏一门两脉开枝散叶,在朝堂上拼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大汉朝堂上的世家大族不可能一帆风顺。 韩颓当一脉因为的嫡孙无后,爵位被削除;韩婴一脉则因犯了大不敬之罪,爵位也被削除。 韩氏一门渐渐回归到了平凡。 可是世家大族自然有其底蕴在,韩颓当的两个庶孙让韩氏一门重新找到了曙光。 一个是韩增的父亲韩说,另一个则是韩增的伯父韩嫣。 二人因为祖上的荫庇,被选为孝武皇帝的郎官。 孝武皇帝很是宠爱韩嫣,连带韩说也获得了天子的青睐。 韩说没有辜负兄长带来的机会,他主动请缨,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将军驰骋漠北,立下了战功,被封为龙頟侯。 世事难料,数年之后,韩说因为进献的酎金成色不足而失去爵位。 但是元鼎六年,韩说又以横海将军的身份领兵抗击东越,立下了赫赫战功,再次被受封按道侯。 然而,韩氏一门的命运实在是跌宕起伏,当韩说平步青云的时候,却卷入了巫蛊之乱中。 与别人被牵连不同,韩说是巫蛊之乱的核心人物:韩说、章赣、苏文等人被孝武皇帝指派,协助江充搜查东宫。 而后,四人带人挖出了巫蛊木偶,废太子刘据起兵谋反,韩说等人被诛杀。 巫蛊之乱是一场说不明道不清的祸乱,不管是废太子一方,还是江充一方,都没有好下场。 韩说莫名其妙死了,孝武皇帝并没有将爵位给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