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朕要引爆欧亚混战,让罗马提前感受匈奴的恐惧! (第2/2页)
不知几何。 这样算下来,匈奴的实力经此一役,折损了七成以上。 恐怕在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向大汉边塞发动大的攻势了。 或者说得再自信一些,从这一场战役开始,匈奴人几十年之内都不可能危害大汉边塞了。 刘贺放下捷报,想到了一些更遥远的事情。 …… 在原来的历史上线上,匈奴经历了这一次大败之后,在漠北的边缘逡巡了百余年。 中间哪怕经历了南北匈奴的分裂,也依旧不甘离去。 在两汉动荡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一度想要南下准备恢复昔日的荣光。 最终,在窦固和窦宪两人的几次率兵出击之下,匈奴损兵折将,才最终逃离漠北。 而后,在班勇、斐岑、司马达等人的追击之下,一路西逃,逐渐远离华夏的视野。 最终完全消失在了华夏史书的记载当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夏的百姓和史官们并不知道匈奴到底去了何处。 但是身为后来者,刘贺是知道的。 败于汉军之手的匈奴人一路西逃,越过中亚,跨过顿河,横扫东欧罗巴和中欧罗巴,威胁西欧罗巴。 一路上,他们击败了敢于阻挡在他们面前的任何民族,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 某种角度来说,败给了西汉,才开启了匈奴帝国的繁盛。
匈奴的西迁,引起了欧罗巴各民族多米诺骨牌似的坍塌。 蛮族西逃不停地西逃,冲击着罗马帝国的边境,让西罗马帝国岌岌可危。 随后,匈奴诞生了其最伟大的单于——上帝之鞭阿提拉。 在阿提拉的带领之下,匈奴人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险些攻破罗马城。 但是上帝之鞭最后却莫名其妙地折断了。 阿提拉娶了一名少女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他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 如果阿提拉没有死,那么欧罗巴的历史说不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 如果刘贺没有来到大汉,那么匈奴人一百五十年之后才会西迁,西罗帝国四五百年后才能感受匈奴人的恐惧。 但是现在,刘贺来了,他要让匈奴人更早地西迁,更早地引发蛮族的西进,更早地威胁西罗马帝国。 此刻,罗马还没有到强弩之末,有绝对的力量抵抗蛮族和匈奴的入侵。 那么,局面比原来的历史更要更加精彩、激烈和血腥。 匈奴人、蛮族人和罗马人针锋相对地厮杀,整个欧罗巴会陷入一片混乱。 混乱是阶梯。 是大汉往上走的阶梯。 大汉境内,可以分割的利益很少了,那就要向外扩张,才能跳出“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大汉可以驱狼吞虎,说不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后面的事情离现在还很远,刘贺不知道能做多少,但是眼前,至少要让匈奴人更早地开始西迁。 那么,只有一个方法,穷追败寇! …… 想到此处,刘贺猛地将捷报拍在了案上,连说了几个“好”字。 “张卿,都尉常惠立下大功,能否封侯?” “此乃不世之功,可以封侯。”张安世答道。 “好,立刻拟定诏书,将此捷报通传天下……” “另外,朕要给常惠封侯,就封他为长罗侯,食邑八百户,另外前将军一职空缺,常惠任前将军!” 如此一来,常惠就算朝堂上登堂入室了,比原来要早许多:这意味着他日后能够建立更高的功勋。 除了常惠之外,刘贺还关心自己派出去的那二十个昌邑郎。 “跟随常惠出征的昌邑郎,可立下战功?”刘贺单独问道。 “长罗侯单独写了奏书,对昌邑郎们大加赞赏。”张安世说完,立刻又将一封奏书呈送了上来。 刘贺接过来之后,继续迫不及待地往下读,脸上的表情却飞快地变化着。 在奏书中,常惠对这二十个昌邑郎是大加赞赏,称他们“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但是,出塞二十少年郎,归汉半数马裹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