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5章 盛世前夜,长安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旦夕祸福! (第1/3页)
当内阁值房里的大人物为大汉之强而欣喜时,长安城的北城郭里,也处处喜气洋洋。 平安闾甲字巷许广汉宅中,许平君在闺房中修补冬衣,许广汉夫妇则在正堂上对坐。 堂中铜盆里的炭火烧得极旺,让这不宽敞的正堂温暖如春。 盆中烧的是上等的木炭,所以没有丝毫烟气,只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噼里啪啦”声。 以前,家中只有许广汉一人拿俸禄,一个月也就两千钱,处处都要省着花,不到腊月是舍不得烧炭的。 但是现在的许家可就不一样了,比一年前生发许多了。 许广汉如今升任少府属官东园令,品秩从二百石到了六百石,每个月的钱粮涨了两倍,终于不用抠抠搜搜的了。 更大的生发当然和刘病已有关系——六百石的大鸿胪行人和食邑五百户的昌邑侯,加起来也算得上有权有势了。 五百户食邑一年就要交租赋一百五十万钱,堪称天文数字。 当然,许广汉夫妻二人还不知刘病已刚刚被拔擢为两千石的西域都护,否则不烧着炭火,都要烧得慌了。 刘病已虽然生发了,但是他无亲无故,父母亲族几乎都已损失殆尽,刘病已生发,不就是许家生发了吗? 此刻,许广汉夫妻二人支开许平君,就是给这两个小辈商量他们的“前途”的。 “夫君,有病已的消息吗?”许夫人问道。 “上个月收到那封信之后,暂时就没有消息了。”许广汉如今不像以前那样惧内了。 “天凉了,这漠北恐怕更冷吧……”许夫人担忧地说道。 她如今已将刘病已视如己出了,不是因为后者成了海昏侯,只是看到对方确实是一个踏实的人。 生而为母,何人能让女儿过得好,她就觉得何人靠得住。 “夫人不必担心,虽然还没有消息,但是今日散衙时,我听人议论过……有捷报传来,而且大捷!” “当真?”许夫人欣喜地坐直了一些。 “这还能有假,说不定那竖子运气好,能够再立新功也说不准。”许广汉皱着眉毛说道。 “立不立功不打紧,能平安回来就好,我看平君已经连日晚睡,看来盼得心焦了。”许夫人叹气道。 闺中思征夫,这是从古至今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这竖子运势好,定然会平安无事的。”许广汉轻叹着说道。 夫妻二人沉默片刻,小口地喝着案上的茶,毕竟这打仗的事情,何人能说得准呢? “夫君,平君虽然和病已定了亲,但终究还没有完婚,女大不能留,此事拖不得……”许夫人说道。 “此事我自然晓得,可他们的婚事是县官保的,恐怕还要去求县官。” “此事你要上心,我看县官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想来一定会同意的。” 许夫人已经知道去年来家中的那个年轻人就是天子了,所以每次提起天子的时候,总是敬重且赞誉。 给许广汉升官,为刘病已和许平君保媒,还愿意在许宅偏房里住上一晚,对自己的手艺还赞不绝口。 就算对方不是天子,只是一个寻常的普通人,许夫人也会时时夸赞的。 “我心里有数,心里有数……正月过了,我就找王府君说和,请陛下下诏,让病已和平君完婚。”许广汉有些踟蹰地说道。 许广汉和自己的妻子不同,身处朝堂,他对天子的手段见识得更多,看得清楚天子虽然是一个明君,但也是一个狠决的人。 “这样就好……”许夫人终于松了一口气,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她还有另一件事情也一直挂在心上。 “病已封为海昏侯已经大半年了,来年要就国吗?” 按照成制,诸侯王是一定要就国的,但是列侯就不一定了,可到侯国去,也可以留在长安。 何去何从,要看天子的心意。 “我打听过了,海昏国的都城已经开建了,县官虽然还没有下明诏,但就封之事恐怕不可扭转了。” 夫妻二人的脸色转瞬就沉了下来,他们虽然是昌邑人,但来到长安十几年了,长安就是他们的故土。 刘病已一旦就封,许家三口自然要跟去,到时候不就等于是要远离故土了吗。 海昏国远在长江左近的豫章郡,风土人情与长安相差甚远,骤然远行,当然有些惶恐。 “夫君,县官重用病已,且以叔侄相称,又还念你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