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修身治国与升官发财 (第3/3页)
过来,当即说道:“牛懿,别想太多,有些事情,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今天还是先谈这职业教育的事情。”
这要是岔开了,那就不知道要聊到什么时候了。 “是学生失言了,对不起,苏师。” 朱标朝着苏璟道歉道。 苏璟说道:“不用在意,这都是小事,不至少大叔和宋承旨,你们对我这个说法,怎么看呢?” 朱元璋亦是想起了马致远的事情,微微点头道:“倒也有几分道理。” 此时的宋濂,还在考虑。 犹豫片刻后,他回答道:“仁远伯说的有理,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并不是对立的。” 这其实已经有些违心了。 因为宋濂看来,读书人修身治国的理想应该是纯粹的,怎么能有升官发财这般功利的想法呢? 但若是这么说,怕是又会遭到朱元璋的训斥了。 因为现实,这不是宋濂想的这样,能一直保持纯粹修身治国理想的读书人,真的很少! 附和苏璟一下,起码说明了读书人,还是有理想有追求的。 听到宋濂的话,苏璟笑了,这是他的一个小陷阱,宋濂似乎并没有发现。 “宋承旨,既然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是没有冲突的,那读书人去做工又怎么不行呢?读书人若是只会读书,怕是于国无益吧?” 苏璟淡淡说道。 既然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没有高下对立,那读书和做工也不该有。 苏璟没有扯什么职业平等的思想,这是上辈子都难以被认同的思想,更不要说现在的大明了。 人权都不是平等的,职业又怎么可能是。 “仁远伯,你这是诡辩!” 宋濂一时语塞,愣了一下这才反驳道:“读书人若是去做工,这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这才是于国无益吧?”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匠人便是匠人,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宋濂长久接受的思想教育,根本不会被苏璟这只言片语动摇。 苏璟没有着急反驳,他知道,宋濂的想法,其实对于这件事的推动,没有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的想法。 “大叔,你觉得呢?” 苏璟看向朱元璋问道。 这位大明的皇帝如何看待,才是事情的关键。 朱元璋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当今大明治下,百姓各司其职,的确不应该有这般变化。” 老朱的思想每个人做什么,都是按照既定的方针执行最好,当兵的孩子还是当兵,农民的孩子还是种地,匠人的孩子还是匠人……皇帝的孩子,依旧是皇帝。 如此大明才能千秋万世,延续不灭。 宋濂松了口气,还好朱元璋的想法和他一样。 苏璟摇头道:“大叔,变化这种东西,本身就是无法被禁止的,俗话说堵不如疏,这科举不也是变化而来的吗?” “表面上看,科举为国家选拔了人才,使国家获得更好的发展。” “往深了看,科举能让平民百姓有了翻身跨越阶层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很小,但总算是能让固化的阶级有了一点流通的可能,这样便可以安抚那些下层的心理,让他们不是通过造反,而是通过科举来提升自己的阶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我想谁都明白吧。” 随着这话的说出,宋濂已经呆住了。 因为苏璟的胆子,着实是吓到他了。 这在朱元璋的面前谈造反,是不是活的有些腻歪了,想找死了。 可惜,朱元璋的反应,并没有如同宋濂想象的那样变化,反倒是一副平静的思考模样。 宋濂不知道的是,苏璟在朱元璋这里谈过的话题,比造反劲爆的可太多了。 区区造反,根本不足以让朱元璋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阶层的流通,科举是为了安慰下层的阶级。” 朱元璋皱眉复述着苏璟的话语,越说那是越觉得有道理。 阶层固化是上层的期望,但下层肯定也有改变阶层的想法,若是半点正常通道没有,那么下层就会直接用武力打通。 正如他朱元璋起义造反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