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货币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2/2页)
人就是北宋的张咏。” “苏师说的可是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两朝名臣,官至礼部尚书的张咏?” 朱标立刻询问道。 “应该是吧。” 苏璟不是很确定的回答道。 张咏对他来说,就只是历史书上,讲到北宋交子内容时候提及的一个人名,至于具体的事迹还有官职,他还真不是很清楚。 朱棡道:“张复之乃是治蜀名臣,《张乖崖集》更是十分有名,此人当真了得!” 苏璟点头道:“没错,张咏非常厉害,让交子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贡献非常!” “苏先生,听您说了这么多,您的意思是,纸币才是主流吗?现在大明宝钞要印制了,苏先生觉得这是极好的事情吗?” 朱棣开口道。 这并不是他感兴趣的内容,但他依旧在认真的思考,只不过他能想到的,只有对现在大明的优劣。 这一点上,朱棣的务实精神还是和朱元璋很像的。 老四,问得好! 旁听的朱元璋忍不住在内心赞叹了一句,朱棣问的,正是老朱所关心的。 大明宝钞的印制,有什么缺陷?需要什么改进? “燕王这个问题问的好!” 苏璟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不过刚鼓励完他就话锋一转道:“不过这个问题不着急,等我把这堂课讲完了,你们应该自己就能找到答案了。” 苏璟,你小子能不能干脆点! 老朱真是被苏璟给气死了,竟然来了这么一招。 “是,苏先生,学生一定认真听讲。” 朱棣点点头道。 苏璟恢复了节奏,说道:“好,我把货币发展的历史,简单的和你们讲了一遍,现在,我需要你们思考一个问题,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苏先生,这还不简单么,货币的本质不就是钱么,钱就是用来买东西的啊。” 朱樉举手回答道。 苏璟反问道:“好,秦王,那钱又是什么?” 朱樉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朱棡说道:“苏先生,我以为货币代表的是可以用于购买商品的凭证,金银可以充当这个凭证,宝钞也可以。” “嗯,不错,晋王你的思考很好。” 苏璟点头道:“凭证一词用的不错,说的直白点,也可以叫做一般等价物,一种用来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商品?” 朱橚疑惑道:“苏师,货币就是货币,又怎么可以是商品呢?” 在朱橚的脑袋里,钱是钱,商品是商品,这两者显然不可以混为一谈。 “对啊,苏先生,五弟说的对,货币和商品是两码事。” 朱樉附和道。 苏璟笑道:“好,既然你们觉得是两码事,那我们就来说道说道,首先说一下货币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物易物,举个例子,一只羊换十只鸡,这是一次货物的交换对不对。” “若是到了货币发展的第三阶段呢?一只羊值五钱银,如果有一个养羊的农户,想要买鸡吃,那就得先把羊卖了,换成银子,然后再用银子换成鸡对吧。” “在第一阶段的时候,一只羊等于十只鸡,羊和鸡都是商品;而到了第三阶段,一只羊等于五钱银等于十只鸡,羊和鸡也都是商品,那这五钱银为什么就不能是商品呢?” “难道不是因为五钱银这个商品和一只羊的价值相等,所以人们才愿意交换的吗?” 苏璟的话说完,台下几人的脑子便转了起来。 “苏师,学生懂了,银子,也就是货币,其实就是用来标价的商品,大家都认可货币的价值,所以货币这个商品才能成为其他商品交换的中转,就好像粮食一样,百姓都认可粮食的价值,粮食也能当成银子来使,这时候的粮食就是货币了,但它同时也是商品。” 朱棣第一个反应过来,很是兴奋的说道。 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得朱标这种在苏璟身边日夜学习熏陶的才能反应最快。 “不错,太子,你理解的很快。” 苏璟点点头,对于朱标将粮食举例也是十分的惊喜,这说明朱标是真的听懂了。 朱棡说道:“我也明白,货币本身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如果货币不是商品了,那货币也不再是货币了。” “嗯,晋王很有见地!” 苏璟再度夸赞,这话着实让他意外。 这个晋王朱棡的脑子,是真的挺聪明的。 接下来是朱橚,他毕竟也是苏璟的认证学生,也很快明白了。 朱樉和朱棣两人,着实想了好一会,这才似懂非懂。 倒是窗外的老朱,仔细咂摸着苏璟所讲的内容,不断点头,似乎是品出来了些东西。 “还没彻底明白也不用着急,多想想总能明白的。” 苏璟安慰了一句,然后继续道:“货币的本质咱们了解了,现在我又要问你们了,为什么金银在漫长的货币发展史中,会成为人们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最终选择,其他的材料或者说物品,为什么就淘汰了呢?” “这个我知道。” 朱樉立刻举手道:“因为金银值钱!值钱的东西,大家都喜欢,这才成为了钱!” “哈哈。” 苏璟笑了笑。 “怎么,苏先生,我说的不对吗?” 朱樉摸了摸脑袋,有点尴尬。 苏璟立刻道:“不不不,秦王说的很对,金银值钱,所以才被选择,不过若是秦王能再深入一点就更好了。” “更深入?” 朱樉疑惑道:“苏先生指的是什么?” 苏璟提醒道:“金银为什么值钱,秦王可有想过?” 嗯? 朱樉眉头蹙的更紧了。 一旁的朱橚忍不住说道:“苏师,因为物以稀为贵!” 苏璟立刻点头道:“没错,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金银才值钱,但这只是金银被选择的其中一个理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