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 (第1/2页)
南明曾和南宋处于同样的形势,但南宋尚且苟延残喘了上百年,南明却迅速败亡.不可否认宋高宗赵构还是有些头脑的,起码他知道收编南逃的北方汉人,组成如虎狼之师的岳家军对抗敌寇. 许多史籍中都将弘光朝的灭亡归咎于马士英,阮大铖等jianian臣的结党乱政,正人君子联袂而去.而事实上,当政的文武大臣(包括史可法在内)都是一批鼠目寸光的政治侏儒,这才是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弘光朝时,当政官员在"借虏平寇"的如意算盘下,围绕"定策","逆案","顺案"争权夺利.对他们来说,只要能保住江南这块最肥沃的土地就足以荣家安身,黄河流域的大片疆土,数以千万计的百姓全被忘在脑后. 人们常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给史可法和马士英描绘成截然不同的脸谱.事实却表明,史可法与马士英之间的差异比后来的许多史学家想象的要小得多.他们两人的品质高下主要是在个人cao守方面,而在基本政策上并没有多大分歧,都是"联虏平寇"方针的赞决者. 忠臣亦误国.比如被俘后坚贞不屈,保持了民族气节的何腾蛟.纵观其一生,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弘光时期他受制于左良玉,无所作为.隆武时期,他伙同湖北巡抚章旷排挤大顺军余部,收罗一批散兵游勇充当嫡系,隆武帝遇难,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明军反攻湖南之役取得节节胜利之际,作为全军统帅的何腾蛟却处处私心自用,挑起明军自相残杀,给清军以喘息之机;又悍然调走围攻长沙的忠贞营.一手断送了复湘援赣的战略大局. 忠臣者,忠于国家民族,忠于抗清大业,忠于兴复华夏.若有碍于此.甚至阻挠破坏.则是陷社稷于险境,陷皇上于危难.陷万民于水火,乃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永兴曾说过这样的话,目的是把忠臣的定义从只忠于皇帝的狭隘范围中解放出来.属于应时应势,偷换概念.当然,这也是他的心目中真正的忠诚,而不是对一家一姓的愚忠. 晋王李定国当初听这话的时候,心中颇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朱永兴是在狡辩,是有意弱化皇上的措辞.但现在他却看到了活生生的例子.就在他的面前侃侃而谈. "……岷藩虽身为留守,然独揽大权,私授名器,弃皇上于异邦.又派心腹封锁觐见之路,下令如下旨,恩威独擅,实乃欺君罔上,僭窃之jianian同于莽,cao."王星光慷慨激昂地痛骂一番,又用殷切的目光望着李定国,"王爷身受皇上大恩,忠心不二,且在军中积威功重,众相钦服.只要王爷应命以除国患,内有旧部拥戴,外有延平世子呼应,用惩jianian凶易如反掌.待到迎回皇上,圣天子在位,将士臣僚归心,进可驱除鞑虏,退可固守以待敌自败,千秋功业……" "够了."李定国猛地一拍桌案,起身而立,怒斥道:"一派胡言.汝口口声声说岷殿下等同于cao,莽,却不说今日能站到这里胡言乱语,乃是殿下之恩.若无殿下出缅,若无殿下亲临战阵,若无殿下指挥筹措,汝等蠢货,能有立锥之地哼,恐怕不是降于鞑虏,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王星光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被斥骂得愣怔当场. "用惩jianian凶狗屁,吾看是撺啜挑拔,行助清毁明,内讧掣肘之事."李定国伸手指着王星光的鼻子,继续骂道:"还外连郑藩,实是蠢不可及.郑藩跋扈自雄已不是一日两日,何曾有过忠心之举汝等如此行事,岂不是再造一个孙逆可望,毁掉来之不易的中兴大势" "纲常不在,皇权旁落,还谈什么中兴大业"王星光强辩道:"我大明自有祖宗成法,几百年国运皆赖于此,岷藩不经廷议,不奏明圣上,擅自改之,实乃古今第一jianian人!若任其坐大,必起觊觎大位之心,行黄袍加身之逆举……" 房门一下子被撞开,李定国的亲信幕僚高应雷带着几个亲卫冲了进来,扬手一指王星光,喝道:"捆起来,堵住他的嘴." 王星光猝不及防,被亲卫摁倒在地,五花大绑,张嘴刚叫了声"王爷",嘴里又被塞进了一团东西,腥臭味直冲鼻孔. "你——"晋王李定国又惊又怒,瞪视着高应雷. 高应雷摆手让亲卫把王星光带出去关押,关上房门,回身一躬倒地,"王爷,待卑职说完原由,再领罪可好" 晋王李定国哼了一声,微微偏过身去,心中对高应雷的擅自举动十分不满. "王爷,您觉得此人前来游说蛊惑,岷殿下便不知道吗"高应雷开门见山地说道:"暗室欺心,王爷可想过后果便说是暂时瞒过了殿下,可又能瞒几时此等蠢货,丧心病狂,王爷是表态支持,还是严词而拒,却只有两人知道,他难道不会篡词张扬,让王爷有口难辩" 晋王李定国缓缓转过身来,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可见高应雷的这几句话击中了他的心理. "岷殿下已经唤起了汉人的希望,不管是否有黄袍加身的想法,此时若动他便是千夫所指."高应雷继续说道:"王爷也别小看了情报局的厉害——"他突然压低了声音,"说不定王爷周围便有.情报局的耳目." "孤问心无愧."李定国这样说,但声音却不是那么坚决. "王爷当然问心无愧,没有与霄小行暗室之谋."高应雷叹了口气,说道:"但要岷殿下不相疑,却万万不能放这姓王的离开.最稳妥的办法便是将他押送广州,交与岷殿下处理.如此一可证清白,二可明心志.王爷不也常说光复大业为重,万不可重蹈覆辙吗现在我军正沿江向重庆进逼,大敌当前.勿使兵将离心哪!" 高应雷这话说得隐晦,但李定国却听明白了.目前川西明军由他和高文贵,刘震统领,而从高文贵,刘震平常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很明显会站到岷殿下那边.如果自己在此事上暖昧不明.高刘二人可能会拑制自己.要是他们已经得到了密令,向自己动手也不意外.这样一来.内讧便不可避免,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将夭折.还有儿子李嗣兴,前途如何,也在自己一念之间. "岷殿下是否已尽悉其谋.却故意放纵,以观他人之心"李定国有些艰难地问道. 高应雷想了想,点头道:"确有这种可能." 李定国轻轻叹了口气,好半晌才有些无奈地说道:"便依你所言,将王星光押送广州吧!" "此等人口言大义君恩,却置中兴大业于不顾,实是私心作祟.且寡谋少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王爷不必怜悯可惜."高应雷见李定国采纳了自己的建议,不由得松了口气. "有这些人在皇上身旁.难怪昔日朝廷颓迷,难有振作."李定国苦笑着连连摇头,"这误国的忠臣哪,孤今日见过,方才明白岷殿下所言不虚啊!" 高应雷嘿然冷笑一声,说道:"王爷,请恕卑职妄言.当今之势,已为岷殿下所掌控,中兴有望,军民归心,又有天降圣人以拯华夏之说,谁人可撼动迎回圣驾,天子归位,便能延续振兴之势,或加速胜利嘿嘿,莫说是现在的文臣武将,就是平头百姓,也不作此想吧驱除鞑虏,光复神州.无人不知道此乃第一要务,阻挠,破坏者,即是助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