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四十六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 (第1/2页)

    义乌古称"乌伤",辖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境内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平原,隶属浙江金华府.

    嘉靖三十七年间,永康处州矿徒数千人讧聚开坑,知县赵大河督率近山居民陈大成等平之.义乌之民,因以勇武称,而兵事之多亦自此始.

    戚少保戚继光闻其名,至义乌招兵,练成强军"戚家军",后来南征北战,屡战屡胜,荡平倭乱,义乌兵由此得名.

    其实义乌并没有什么矿,戚少保招的兵也不是矿工,而是当地的农民.正是这些农民勇不畏死,一呼百应,用锄头,柴刀,木棍等农具兵器与数千外地矿徒械斗保乡,竟打死了一千多人,其民风好武强悍可见一斑.是以民间又有"兰溪埠头,萧山哺头,义乌拳头"之称.

    天渐擦黑,乌云更沉重地压向地面,笼盖了苍茫四野.小朵小朵的xue,柳絮般地轻轻飘扬,迟迟疑疑地落在地上.

    王战带着粘在头上,身上的xue钻进了柴房,将麻布一层层打开,一支精钢打造的枪头出现在他的眼前.枪头上已有了些锈迹,但仍不掩锋利.王战轻轻摩挲着,似乎闻到了上面的血腥,倭人的血,倭寇的血.如今,他又挖出了祖辈的武器,也是光荣,这把沉睡多时的枪,也将再次染血,同样是异族的血.

    嗞,嗞,嗞,王战是那样用心地磨着枪,连母亲走到身后也没觉察.他要磨去枪上的锈迹,使之重新绽放出冷寒杀气,也将绽放出义乌人的勇武刚强,绽放出"戚家军"后裔尘封的荣光.

    母亲全身仿佛没有了筋骨,重重地靠在柴门上,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流进了嘴里,一股苦涩咸味儿冲进心间.她大概知道儿子要干什么.那支枪头,是家中的荣耀,却也寄托着心中的哀伤苦痛.

    "娘,您"王战这才从聚精会神中醒来.吃惊地抬起头,他看到了母亲的泪水,身体还在抽搐,赶忙起身扶住了娘.

    母亲隔着浑浊的泪水,朦胧地看着儿子的脸,悲恸着无力地说:"孩子,你要做什么!你知道你……你爹……"

    "娘,你别伤心.我记得,全记得!"

    母亲的目光,又落到那支埋骨辽东的丈夫曾使用过枪头上.不由得浑身颤悸着,恐惧地说:"孩子,你怎么拿出它来啦可不能惹祸啊!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叫娘可怎么活啊唉……"她又哭了.

    "娘,娘!快别哭了.您听我说呀!"王战给母亲擦着眼泪,"娘,官府催粮要税,又比往年多了好几倍,要是还这么受着,这个冬天咋熬过去"

    "官府有兵,你们闹事可要招来官兵啊!"母亲抹着眼泪.说道:"咱们苦着点,吃糠咽菜,再怎么也能熬过去吧"

    "娘."王战给母亲理了理头发,鬓角的银茎让人心酸,"您不知道.明军已经打到了衢州,丽水,听他们说.清兵都在前线,可也快顶不住了.别说咱这地方的官兵,就连金华也没有几个.再说儿子也不是一个人,族长已经联络了众家,今晚半夜便打进县城.把咱们的粮食都夺回来."

    母亲吃惊地抬起头,颤动着嘴唇,非常惊讶地看着儿子,好半天才翕动着嘴唇说道:"既是各家都定了主意,那咱也,也不能缩着"

    "对啊!"王战见母亲的口气有所松动,继续说道:"那要不去,以后在乡亲们面前怎么抬得起头"

    母亲犹豫了半晌,无奈地说道:"那,那我儿可别出头,只拿粮食,别杀人啊!"

    "儿子晓得."王战暗自松了口气,笑道:"儿子就是拿个家什壮胆,哪敢杀人哪"

    "你还用壮胆"母亲还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在山林里打猎,几天都不回来,不由得瞪了儿子一眼,又是一番絮叨的嘱咐.

    ……………

    义乌县城.

    县令赵庭玉半夜醒来,憋了泡尿,可又舍不得热被窝,舍不得小妾那暖柔的身子.赖了一会儿,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才披起衣服,跑到屏风后的马桶处方便.

    江浙调来了大批的清兵,有山东的,有江淮的,还有河南的,这么多人马,连吃带嚼,也只能是地方供应.赋税是一加再加,老百姓苦不堪言,赵庭玉倒是趁机上下其手,捞了不少钱财.

    想起头上这顶官帽,赵庭玉的心情便有些郁闷,不知道再过多长时间才能把买实缺打点的钱财赚回来.希望朝廷大军能顶得住,这仗啊再打得长些,越长赚得越多.

    不是每个人生来便是贪官,赵庭玉也曾以为靠苦读的圣贤书,便能按圣人所教诲的那样,"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展平生之志.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等他领导了做官的真谛,好不容易凑了银两,终于有了实缺,也就成了一个贪官.

    又钻进暖被窝,搂着小妾的身体,赵庭玉刚有些迷糊,就听到黑漆漆的窗外,传来一阵阵喧哗声.拉着,狗狂吠了一阵,很快又恢复了平静,风声把一切淹没在黑暗里.

    "啊!"夜空中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仿佛近在咫尺.赵庭玉一个激灵,忙披衣起床,走到墙边抓起了防身用的宝剑宝剑不错,可惜在他手中却是聊胜于无,只是壮胆而已.

    吵闹声越来越近,赵庭玉已经可以看到火光.他抽出宝剑,对着门外大喊道:"怎么回事,谁值夜呢,来人,传刘班头……"

    衙门里平素围着他如苍蝇般转的小吏一个都没有回应,偌大的院落显得空荡荡的,只有北风的呼啸声在树梢间回荡.小妾也被惊醒,掩着被坐在床上,连声追问究竟.

    "来人,谁值夜,传刘班头!"赵庭玉有些害伯了,扯着嗓子大喊.

    内宅的院门被猛然撞开,从缝隙处透出的隐隐火光一下子明亮起来.一群人持刀拿棍,在风雪中走了进来,火把把雪地照得通亮.

    "王,王族长"赵庭玉使劲睁了睁眼睛.本县的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自然不陌生,可现在的王族长一反平日的温容,冷冷的目光令人心悸.

    "狗官,今日便是你的死期."王族长也不废话,伸手指着赵庭玉骂道:"你横征暴敛,渔rou乡里,罪有应得."

    "本,本县——"赵庭玉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手中宝剑仿佛有千斤重.怎么也提不起来,本想斥骂却变成了哀恳,"王族长,杀官造反可是杀头大罪,三思啊!若是觉得赋税摊派过重.本县立刻减免,立刻减免,何至于如此啊"

    "晚了."王族长冷哼一声,说道:"满清气数已尽,正是英雄报国之时,杀官造反又算了什么谁把这狗官杀了,省得他聒噪."

    "我来."王战上前一步.大枪如矫龙般刺出,不偏不斜,正中赵庭玉的咽喉,就如他扎刺恶狼猛兽般迅疾凶狠.

    "好样儿的."王族长身边的一个人脱口赞道:"戚家军之源,义乌兵之后,果然威猛."

    "大人过奖了."王族长挥手叫过王战.指着说道:"他祖上便是戚家军,他父亲在辽东殉国,算得上是忠烈之后."

    "忠烈之后,很好."陌生人眼中精光一闪,鼓励道:"鞑虏将灭.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你好好干,定有前途.那把宝剑——"说着,他一指赵庭玉的尸体,"便奖励予你."

    "多谢大人."王战拱手致谢,大步走到尸体旁,捡起宝剑向空中一举,在火光照射下,一道寒光闪过,如闪电破空.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