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琉球 (第1/2页)
"大陆已立新君,我等亦是明臣,自然尊奉圣意."郑经缓和了下口气,说道:"台湾孤悬海外,就算不能启国,只要我等齐心协力,稳固经营,亦可藩镇永守." 从启国到藩镇,郑经把期望又降了一格.就形势而言,台湾的人口还是少了,虽有地势之利,却无争霸实力.况且,目前台湾还离不了大陆的支持. "那些要回大陆的宗室便让他们走."郑经冷笑道:"趋炎附势之辈,当年穷蹙来附,是我郑家发放官俸,才使其能衣食无忧.现在却又是另一番嘴脸,真令人不齿." "大王说得是."刘国轩随声附和道:"留之无用,还要耗费钱粮,让他们都滚蛋." "吕宋"郑经沉吟着难作决定,而是用目光扫视着众人. "大王,吕宋暂不可攻."刘国轩摇了摇头,说道:"一是粮饷不足,二是要提防台湾空虚,被他人趁虚而入啊!" 冯锡范立刻表示赞同,"这是朝廷驱虎吞狼之计,待我军与西人打得两败俱伤,他们便能收渔人之利." 陈永华暗自叹了口气,这郑经处处学乃父,却没学到其父的雄才大略.收复台湾时,众将多反对,先王却能力排众议,独断于心. "暂且不攻,却也要多打探侦察."郑经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朝廷虽有此意,却也需北伐之后,少说也要有两三年时间.趁着这两三年,咱们戮力同心,把这台湾经营得铁桶一般.说到底,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西夷,皆是要靠实力才不会被人轻视的." ……………… 放眼望去,是伟丽而宁静的,碧蓝无边的海.在眼光所能及的远处.与淡蓝色的云天相连.涟波反映着熔化的太阳,现出鳞比的火焰.小小的涟波在岸上金色的细沙上呢喃着,缓缓爬行. 自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遣桦山久高率船十五艘.领三千士兵侵略琉球,琉球王国沦为萨摩藩的傀儡政权已经快六十年了.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 清朝入主中原后,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请求册封.清顺治帝封尚质王为琉球王,琉球成为清王朝的藩属.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事情,对琉球的实际地位并没有什么改变.琉球国依然是同时向表面上的清朝与实质的萨摩藩称臣,朝贡贸易收入还是要被萨摩藩剥削. 南明崛起后,琉球先是通过商人,后是派出秘使.与南明政府进行接触.没想到朱永兴答应得很是干脆,承诺在数年内便会出兵驱逐倭人,帮琉球复国. 意外的惊喜之下,琉球开始秘密准备,除刺探倭人虚实外,还在硝磺的贸易中给予南明政府以极大的优惠. 终于复国了!琉球王子尚贞殷勤地陪着派驻琉球的明朝官员游览指点,特别是那霸.那里将是明朝租借的港口,这是明军帮助琉球复国的一个条件. 在几千年里,中国就是东亚精神文明的台风眼.在琉球,充满了中国式的花鸟画. 风景非常秀丽,那些六角形的中国式宝塔和瓶形的印度式浮屠塔,雕梁画栋的中国式亭台楼阁,古塔,古碑,庙宇.还有参天松柏,野花盛开,花团锦簇,会给人以无穷的诗意.灰色的石灰岩奇峰异石,加上古朴的中式建筑,可以说.琉球是一座放大的假山,一盆超级的盆景.如果蒙在雨帘和雾障中,更是犹如仙境. 而帮助琉球复国,明军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在琉球的倭兵不超过一千,且毫无防备.在琉球向导的引领下,明军在南海岸的摩文仁渔村登陆.那里的海岸岩壁峭立,其实并不适合登陆作战.可也就是如此,明军的登陆更具有隐蔽性,对倭兵的攻击也更突然. 已经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倭兵不仅措手不及,而且武备极差,更严重缺乏战斗经验.只经过了三轮的火枪攒射,倭兵便溃败逃窜,随后便是被清剿殆尽. "请问上官,贵军能保留多少驻兵"尚贞小心翼翼地问道:"倭人反复无常,若败而复返,不可不虑啊!" "最多三千."顾锡畴正在瞭望首里,这座琉球的厩,按照中国的标准,只能算是江南的大乡绅宅院,"连水师都算上,这是总共的驻军.其实不在人数多少,只要有明军在,前来进攻便是与皇明为敌,萨摩藩,乃至倭国,不会有这样的胆量." "那些西夷——"尚贞有些疑虑 此次帮助琉球复国,英国十分积极,也早就在关注此事.自岛原之乱后,日本幕府对天主教恐惧异常,宗教迫害逐渐扩大为贸易限制.葡萄牙人首先遭到驱逐,然后是英国人,后来又严禁西班牙船只来航.日本船只除朱印状外,还必须得到"老中奉书"才许出海,居住在外国的日本人也一律严禁归国,归即处死. 唯一例外的是荷兰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设置了分公司,向幕府保证绝不传播基督教,同时荷兰商.船一到日本,商馆馆长立刻向幕府提交《荷兰风说书》,报告海外情况. 对此,英国人是耿耿于怀的,并对荷兰能维持对倭贸易眼红不已.明军帮助琉球复国,英国人立刻看到了机会.在几番商谈后,南明政府对英国的条件感到满意,便"勉为其难"地答应英国船只可在琉球那霸港停泊,并在那霸设立商馆. 这是重新打通对倭贸易的前奏,英国人付出了代价,却也看得清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所以,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英国出动了三艘战舰,共有一百六十余门火炮. "西夷只准派商人.却不得有一兵驻扎."顾锡畴解释道:"贵国不必担心,皇明对于西夷也是有防范之心的." 目的与手段不可能同样高尚,或者同样卑鄙.帮助琉球复国,虽然不过是朱永兴计划中的一步.但对于始终怀着忐忑心情的琉球人来说,目前却是极为幸运的. 对于这个弹丸小国,顾锡畴不明白有何重要.产硝磺,嗯,算是个理由,但出动大军,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至于朱永兴所说的什么"岛链"概念,他则根本听不明白.但圣上要如此,他便忠实地执行.从情报官员华丽地转身,先做驻琉球使官.然后—— 而在朱永兴看来,琉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除了可作为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万国津梁"外,还应该成为监视和遏制倭国的桥头堡. 倭国,到底是个什么国家是布满了火山和温泉,在频繁的地震中寝卧不安的国家;自夸是东西方文化熔炉的国家;驾信佛教,神道教,孔教的国家;时而自卑又突然狂妄的国家;在几张榻榻米纸板房中做着帝国梦的国家. 倭人到底是什么民族是那个拼命学习又拿老师开刀的民族;刻苦奋斗却又极端轻生的民族;讲究花道,茶道这种家庭雅兴却又屠杀了上千万异国人民的民族;创造了浮世绘,友禅绸却又生食人胆的民族;讲究自己的民俗节日.却又把别国人民投入血海的民族;祈奉自己神社却又毁坏他国祖坟的民族;借来外国文化却又想用自己杂七条八的文字和伦理去同化别人的民族…… 一切美和丑都在这里奇特地融合;一切善和恶都在这里奇巧地混杂,一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