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恩科 (第1/2页)
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朝之时的一次大案。 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所录五十一名全是南方人,无一个北方人,从而引发了巨大的动荡,导致最后出现了南榜和北榜。 曹髦有些头疼。 从取士的角度来看,那自然是不该有地域之分的,谁优秀谁通过,不优秀就滚蛋。 但是这科举并非是纯粹的取士,这是政治,这是收天下士人之心的政策况且,这地域的差距也确实存在,且别说什么沙州平州了,就说并州跟豫州吧,这两者的治学水平能一样吗?? 就算都是大族,其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 当然,就算是边塞大族,也会诞生出超级大家来,如马融这样的,甚至匈奴里都能出现金日磾这样的超级学术大家。 但这并不是常见现象,从整体来看,中原的士人就是比其他地区的要强。 明朝是没有北人通过,现在是没有南人通过。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所取的士人不能只是在中原,大魏的治下又不是只有中原。 这样显然会出大事。 万彧却又继续说道:“陛下,这其中或许真有人挑唆,但是将他们全部抓起来是不行的,天下分离很多年,如今刚刚得到了大一统,若是用力太猛,会导致士子离心啊。” “况且科举初设,若是就有这般动乱,那往后就更不好推行了。” 万彧这是来劝说曹髦的。 曹髦忽然有些惊讶,可没等他开口,何曾便又替他问了。 “过去就有人来找你,你却不说,如今陛下将我叫来商谈这件事,你便匆匆赶来,莫非你便是那教唆者吗?” 万彧苦笑了起来,“司空公误会了,当时他们与我说的时候,我也是在全力安抚他们,说陛下向来一视同仁,对胡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吴人呢?” “只是最近他们前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且说联系到了其余各地的人,还准备告礼部尚书裴秀我这才坐不住,前来告知。” “我也不知道司空在这里啊” 对万彧的话,曹髦还是比较相信的。 因为这厮并非是大族出身,无论是科举还是爵位改制对他没有任何的影响。 那些大族根本就不将他当作是自己人,离开了自己,他什么都不是。 他也根本就没有理由来反对自己,去帮助那些人。 曹髦沉思了片刻,方才对何曾说道:“何卿,你且先勿要动手你先回去派人查清,朕还得再想一想。” 何曾起身行礼,赶忙离开。 曹髦这才看向了万彧,“吴人这是将伱当成了领袖?” 万彧回答道:“两位陆公都不见客,除却他们,我的官职又高,虽然出身不高,但是能参与决策” 曹髦点点头。 “你说的对确实不能都抓起来问罪。” “科考的事情,还是得想办法来解决难不成还得分榜吗?” 曹髦皱起了眉头,沉思了起来。 春季和秋季分别安排两场考核,分春榜跟秋榜,中原那几个郡去考春榜,其余的去考秋榜 可这次的问题又该如何平息呢? 曹髦反正是不会选择找个背锅的丢出去送死来平息不满。 虽然裴秀也很擅长背锅。 看到曹髦迟疑了起来,万彧开口说道:“陛下,其实想要解决这件事还是很简单的。” “解决倒是可以用分榜的办法,但是要如何去平息呢?” 万彧自信满满的说道:“陛下,我倒是有个想法” “如今的问题只是士人们觉得不公,觉得庙堂按着地域来分别对待而已,只要能收士人之心,便没有什么大碍了。” “考核是在洛阳举办的,中原士子们距离洛阳较近,赶来后能在这里休息,而其余各地的士子则是要赶很长时日的道路,千里迢迢的赶到洛阳,还来不及休息,便要开始考核,那他们未能通过考核也是正常的,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不对的。” “安排这次具体考核的人,乃是礼部,这说明礼部的安排有误,应当得到惩戒” “可这并非是舞弊行为,可以罚礼部诸多官员的俸禄!” 万彧又说道:“另外,陛下宽厚仁爱,知道这件事后,特意开设恩科,针对这些从外地赶路而来的士子们,让他们好好休息一段时日,再进行考核,挑选出其中优秀的士子来为郎” “往后,就设两榜,较近的这些地区就在春天考核,较远的那些人就在秋天进行考核” 听到万彧的话,曹髦忍不住笑了起来。 恩科啊。 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唯一受伤的就是礼部的官员们,但是实话实说,礼部的官员确实有罪! 他们既负责考核等诸事,难道就没想到这地域的问题吗?? 反正都怪那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