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节 温和的梁莘  (第1/2页)
    当年,赵佶以黄庭坚与苏轼决裂为条件,帮黄庭坚留在汴京。    黄庭坚当时淡然一笑:好的,他是我的老师……。    然后提上行李,往蜀地去了。    此时,赵佶已经是皇帝了。    调黄庭坚回来,赶紧调回来。    当天下午,梁师成跪地痛哭苦求皇帝赦免苏轼的事情就在汴京城传开了。    最劲爆的还是,梁师成自称苏轼的儿子,苏轼是他亲爹。    苏家人呢。    也没出来辟谣。    默许了这个说法。    至于,那两首诗词,张耒被问罪,如果一切依正常流程,不出意外的话,张厌从正四品官,外放六品知州。    写两首诗词的小丫头呢,其父从礼部员外郎之职外放七品知县。    汴京城内,韩家。    韩忠彦与其子韩治在书房内,外面传回来许多消息,父子二人正在汇总。    韩治拿起一份:“父亲,你应该正视梁公公的地位了,这很明显就是新法一脉给他设的局,他破解的如此巧妙。”    韩忠彦点了点头:“东坡公年满二十,就已经名动京师,可他太狂,你年龄还小,你或许也听过,乌台诗一案。”    “儿,听过。以文犯禁,东坡公流放两千里。”    韩忠彦闭着眼睛,一字一句的背了起来:“为父还记得,当时弹劾东坡公的奏疏: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    韩治:“这一次,他们借那诗,似乎想再来一次。”    韩忠彦点了点头。    韩治问:“父亲,那么梁公公为何不保张太常(张耒)?保下张太常并不影响他破局。”    韩忠彦摇了摇头:“你还小,你不懂。”    没往下解释,也没必要解释。    这种朝堂上的智慧,韩治这个年龄根本就悟不透。    韩忠彦看穿了,正如棋局,梁师成就不打算当棋手,只想当裁判。但也算变相的帮了旧法一脉,用一个张耒被贬,换东坡公回京,那么苏门再兴,就算苏门这些人不愿意参与新法旧法两脉的恶斗,他们的声势也足以帮助旧法一脉。    东坡公的号召力,不可小觑。    想来,张耒被贬自己他也是开心的,用他换老师回京。    只是……    韩忠彦叹了一口气。    只是苦了李格非,还有其家眷。    其女,有汴京第一才女之称,却也要受连累。    梁莘,没有一丝怜香惜玉之心吗?    没有。    此时,天下还有无数人饿死在乡野之中,纵然汴京第一才女李清照如何?    她也不过是随父被贬,离开汴京,去一个偏僻一点的地方,又不差她几口吃的,也不会饿死。    但,梁莘这狠心的家伙,仅半个时辰,就无奈的改变了主意。    赵佶从御花园出来,盯着梁莘。    “话本呢?”    梁莘:……    赵佶再问:“昨天回家干什么去了,话本呢?”    “这个,昨天娶妾。”    赵佶声音高了八度:“话本,三日之内,见不到话本,就把你关进柴房,什么时候写好了,再放你出来。”    梁莘:“这个,我去写。”    “速去,速去。”    怎么办呢?    从宫里出来,梁莘回家。    想来想去,梁莘感觉需要一个助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