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4章 没有结果的审讯,李爱国察觉蛛丝马迹 (第1/4页)
贮木场刚兴建不久,生产工段工人住的全是帐篷和小杆铺。 李爱国几人被安排在了专门供牧场干部居住的“拉哈房”。 这是一种土墙屋子。用草辫子滚上泥、弯成s型,往钉好的小杆上挂,挂满后,里外用泥抹平就可以入住了。 内部到处凸凹不平,屋顶上吊了两盏白炽灯泡。 两盏灯关上一盏,桌子和椅子距离两米. 看到李爱国指挥保卫科的干事们“改造”办公室,王国珍觉得有点奇怪。 “爱国,你这是干什么?” “你不觉得这样更有审讯的氛围吗?” 李爱国抬头环视一周,又让刀疤脸刘科长拿来两副手铐挂在墙上。 倒不是李爱国想要麻烦地方同志,而是贮木场压根不存在审讯室。 一旦抓获了盗取木材的小偷,直接用绳子捆在野外的大树上,然后作出亿点点不那么文明的事儿。 与之对应的还有一个出身叫做旧职员。 在解放后在有许多这种行业协会工作的人,也被定为了职员。 办公室被改造成了审讯室,3134司机组的三人也被带到了。 昏黄的灯光下。 职员跟工人一样,属于无产阶级的一种。 最后副司机胡广志急中生智,通过手势讯号联系上了车站人员,车站人员开启了安全轨道。 张二山表现得有些紧张,放在膝盖上的手掌微微抖了抖,抬起头看看李爱国。 只是现在也没办法搞清楚张二山的家庭出身到底如何。 只是改变桌椅板凳的位置,就能让人招供?王国珍对此表示怀疑。 “张二山。” 一直到二十号的凌晨,木材才装载完毕。 “领导,我能不能抽根烟。” “出身。” 便开着火车前往伊尔施贮木场,结果在通过大黑沟站的时候,火车刹车失灵。 李爱国让王国珍给他递了一根烟。 我们跟往常一样,按照标准检修手册检查了火车,发现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这次3134司机组只能算是嫌疑人,需要文明对待。 张二山抬眼看看坐在桌子后的四个人,再看看那晃眼睛的手铐,总觉得这次的调查组来者不善。 李爱国暗暗把这条信息记在心里,继续问下去。 在关键时刻,我一心想着保护列车上数百吨的原木和列车。 点上之后,张二山边抽边说:“上个月十九号,我们3134次司机组接到森铁处的调度,前往马帮山工铺装载原木,抬【磨骨头】的人有几个生病了,所以耽误了时间。 “3134司机组正司机。” 他们打着官方的旗号欺压百姓,压榨贫民,却属于私人性质。 李爱国将资料摆在桌子上,抽着烟淡淡的问道:“姓名?” “3134次列车脱轨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你讲一遍吧?” 职员这个出身是一种非常容易捣鬼的出身。 比如各种行业协会。 “职员。” 只不过他们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完全不用担心露馅。 一般来说,解放前在洋行、公司、贸易等私人公司工作的人,属于职员。 俞大飞和王新云却赞赏的点点头。 我没有一丝慌张,心中充满了勇气,勇敢地驾驶列车冲向了安全轨道。 他们都是老公安了,清楚环境能对人造成心理压力。 在李爱国的建议下,事故调查组采取了分个审问的办法。 这两种职业之间存在非常大的模糊地带。 李爱国抬头看看张二山,皱起了眉头。 旧职员则指那些解放前在政府里做公务员的人,成份只比旧官吏好一点点,属于坏成分的一种。 “职务?” 在解放前有很多单位,属于半公半私的性质。 我连续扳下大闸和小闸都没有任何效果。 职员出身? 虽然车头有部分受损,但是保住了原木。” 说着话,张二山的神情激动起来,甩掉烟头子,气愤道:“领导,我们3134司机组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国家财产,我们不求有功,结果竟然受到如此对待!” 看到他激动的站起身,王国珍摆摆手。 “张司机,你这是什么态度,组织找你谈话,那是对你的信任!你还呼哧白咧起来了!” 撕拉! 张二山撕开外套,坦胸露怀。 “你们瞅瞅,我的肚子上被被挂了一道五十公分的血口子,要不是车站里有专门为抬【磨骨头】预备的纱布和药面子,我估计当场就牺牲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