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 春晚妥协了,挑选小品 (第2/3页)
、歌手、演员,哪个不比笑星有前途?但他怎么连我们的活儿都抢了? 还给不给我们一口饭吃? 苏哲连忙谦虚道: “别这么说……干翻春晚小品和干翻国足一样,有什么可自豪的?” 苏哲正在愉快地diss春晚,就接到了春晚新任导演朱骏的电话。 是个爷们儿! 苏哲很敬佩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立即答应下来: “好,既然朱导如此有担当,我也不能让你吃亏。我会专门写一首新歌,准备一个新小品,保证出彩!” 挂了电话以后,所有人立即好奇地问他: “苏总,终于要上春晚了?” “苏哲,我们总算能在春晚舞台上看到你了。这是全国人民的期望啊!” “哥你刚吐槽完春晚,不会也遇到滑铁卢吧?” 苏哲笑了: “都给我放宽审查了,我要再拿不出好作品,就太对不起观众和朱导了。” 小品的没落和审查的关系极大。 比如前世,在两代小品王之后,春晚小品万马齐喑,但在《欢乐喜剧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等综艺节目中,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喜剧作品。 可见并非喜剧人灵感枯竭了,只要给他们发挥空间,通过充分竞争,就能拿出出色的作品。 既然拿到了权限,苏哲思考着以上作品,心中暗道: 我抄谁呢?陈小二?本山大叔?还是那些后起之秀? 苏哲对参加剧本围读的众人吩咐道: “你们先碰撞灵感,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包袱,就用这些,效果也不错;如果想到更好笑的段子,就让作品更加优秀。” 这也是苏哲组织剧本围读的原因,他当然知道原剧本已经足够出色,但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笑点,让观众们笑得更大声,肯定能收获更多的票房! “而我暂时失陪一下,要去写春晚小品了。” 苏哲离开后,暗自琢磨着: 第一次上春晚,肯定要拿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作品。之前抄的大锁之类的后起之秀,还是算了吧。 那抄陈小二,还是本山大叔呢? 他思考了一下,陈小二最经典的几个小品,《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吃面条》《羊rou串》《胡椒面》等,都很久远了,但放在现在也不过时。 不过按朱时茂的话,陈小二“这鼻子、这眼睛、这脑袋瓜子,那是几千年才出一个啊”,像他这种形象,“小偷小摸啊,不法商贩啊,地痞流氓啊,不用演,往那儿一戳就行了”。 别看“几千年就出这么一个东西”,这“东西”苏哲还真替代不了! 苏哲思来想去,自己也没法饰演陈小二的角色,倒是朱时茂的角色,非常适合他。 “毕竟我这张脸啊,和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一样,一看就是主角,是正面人物!” 苏哲“无奈”地叹息: “哪怕演个反派,观众都更喜欢我,我能怎么办呢?” 难道他要找到一个“陈小二”,然后自己演朱时茂的角色吗? 苏哲挠头想了想,并不想这么做。 和《主角与配角》里一样,苏哲这人啊,除非迫于无奈,否则就想演主角! 毕竟第一次上春晚,自己出剧本,当配角,却用来捧别人,总感觉有些怪怪的。 而且当配角,可没法增加【小品之王】的进度。 “小二,咱有机会再见吧。” 苏哲下定决心,开始扒拉本山大叔的作品: 《卖拐》系列、《白云黑土》系列、《拜年》《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 “也不合适啊!” 苏哲有点无奈,本山大叔的经典形象是农村大叔,有的狡猾,有的淳朴,但都不适合苏哲。 他思来想去,终于犹豫地写下三个字―― 《不差钱》。 这几乎是本山大叔在央台春晚的收山之作,重回巅峰,让徒弟小沈阳一夜成名。 可以说,小沈阳是最符合“一夜成名”定义的人―― 除夕夜前,默默无闻;除夕夜后,天下扬名!连国师都找他拍了一部大烂片。 这个小品里面,本山大叔依旧是个狡猾的农民形象,但和其他巅峰期的小品不同,这个小品最出彩的人物是小沈阳。 “我演小沈阳的角色――那个娘娘腔服务员?”苏哲挠挠头皮。 这个小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对主演的加持,都值得一抄。 但问题在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