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组失联,荒岛直播逆转人设_第401章 出乎预料的吸金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1章 出乎预料的吸金王 (第3/3页)

酒,说小话、戴高帽,捧得他开开心心。

    这反差感,还挺开心的。

    当然,还有实际利益,苏哲在微博上宣传一句《唐人街探案》,又在朋友圈吆喝了一声。

    根本不用发红包,就有很多明星主动转发:

    【期待苏老师的新作《唐人街探案》,今年春节档,一定支持!】

    【我是苏老师铁粉,《唐人街探案》,我先预定好电影票了!】

    【喜剧侦探片,苏老师永远不会放缓创新的脚步。支持。】

    【预告片太帅了,我喜欢秦风的思维迷宫。】

    这让《唐人街探案》的声势浩大,至少网友们都知道了这部电影。

    这比起前世强多了。

    在网友们知道电影后,苏哲继续深入更加细致的宣发,对小众侦探迷,宣传这是一部逻辑缜密的本格侦探片,秦风将会是华夏最出名的虚拟侦探。

    如《侦探版预告片》,特别剪辑了秦风思维迷宫、推理、讲解密室的片段,根据大数据定点投放给小众影迷。

    但对大众影迷来说,宣传侦探片可能是劝退的点――谁大过年去电影院看凶杀案?

    去年看绝症,今年看凶杀?苏哲你特么晦气不?

    所以宣传重点是喜剧――

    各种喜剧桥段剪进了《喜剧版预告片》里,在媒体上大范围投放。

    而李道强,以及参演电影的一众喜剧人,也成为了采访重点。

    这一系列宣传手段,充分利用了大数据,而众所周知,这种精准广告花费不菲,但苏哲咬咬牙全都同意了。

    除去综艺节目、明星转发等免费的宣传手段,其他方面苏哲至少花费了上千万进行投流,效果却堪比几亿的宣传费。

    按照好莱坞商业片的投资比例,宣传费本就要大于制作费,苏哲还算省钱了。

    但华夏电影圈实打实的宣传费通常更低,更喜欢用明星、名导、炮轰等廉价手段进行宣传。

    苏哲巨额的投入和强大的宣传,让圈内外惊诧:

    “苏哲下血本了,不知道会不会遇到滑铁卢?”

    “他对这部电影没信心了?之前都不怎么宣传,全靠口碑营销。”

    “这部电影没人死吧?我看他还怎么卖惨。”

    谁让苏哲让吴佩佩赚到这么多钱呢?如日中天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一些诋毁之语自然出现了。

    更何况还有同档期的电影。

    大家都辛苦了一年,自然想在春节档多赚些钱,过个肥年,不想让苏哲一家独大。

    而对手们分析《唐人街探案》,认为侦探不是重点――侦探迷太小众了,多少人会在春节时看凶杀案呢?

    在他们看来,喜剧才是重点!是更吸引大众的地方。而且从苏哲的宣传策略来看,他也是重点突出喜剧。

    所以他们抓住喜剧这一点,质疑《唐人街探案》:

    【根据我的经验,一堆喜剧人拼盘的所谓喜剧电影,都是烂片。】

    【苏哲也开始靠闹剧式喜剧骗钱了吗?】

    【尤其是喜剧加稀奇古怪的元素,比如侦探,八成是烂活儿。】

    不光喜剧演员们,苏哲也受到了质疑。

    通常来说,喜剧大师们,演正剧都很厉害,如星星、本山、葛优等;

    但正剧演得好,演喜剧却不一定出色。

    一些人借此质疑苏哲,但粉丝立即提出:

    【你没看苏哲的小品吗?没看《神笔马亮》吗?苏哲演喜剧绝了!我认为他是近几年最出色的喜剧大师。】

    黑子忘了,苏哲演过喜剧。

    但他们收钱了,只能努力黑:

    【小品和电影有关吗?短片能拍好,长片不一定行。】

    【不信看今年的春晚小品,我保证苏哲一定不好笑。】

    他们对春晚很有信心:

    再牛逼的人,在春晚也演不出好笑的小品!

    而苏哲看到这种言论,立即眼前一亮:

    春晚在除夕,《唐人街探案》在大年初一上映,这可是最好的广告!

    前一晚看到小品,觉得很好笑,第二天正好去看电影!

    “谢谢黑子们,给我提供了这么牛逼的营销思路!没想到春晚还有这种好处。”

    黑子们也想:

    “前一晚看到春晚小品不好笑,第二天不可能去看电影!苏哲失算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