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等数月,举世无敌! (第1/3页)
若顺军站在自己的一方,那么即便吴三桂东出,湖广的局势也能够稳住。 凭借着王尚礼的数万披甲再有顺军为援,再加上两广的王自奇,吴三桂想要夺下湖广可能性不大。 而孙可望自己在江南,有十三镇雄兵在手,即便满清倾举国之力前来他现在也无惧。 即便加上一个郑成功,孙国主也是有把握守住江南的。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孙可望对顺军可谓是诚意满满。 李来亨等人手中的数万披甲在这个时间段是左右天下局势的胜负手。 相当于山海关时的吴三桂一般。 只不过凭借孙国主的暴兵能力,这个窗口不会太长。 一旦等到明年的夏季,二十五万新兵编练成功。 让孙国主扩军到五军四十二镇,那么全天下所有势力加起来都不能扼杀孙国主。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除了北伐和西征外,孙国主的主力都是在按兵不动。 只要稳住这几个月的时候,天下之事就将一槌定音了。 “国主,待秋收之后,我军有的是钱粮。” “江南的十几万新兵尽是优质兵源,不出数月便可大用!” “等到江南和湖广、两广二十五万新兵练成,我军将无惧天下任何人!”万年策拱手道。 江浙地区的十五万新兵,十二镇兵马,其兵源构成都是可堪大用的群体。 其中浙江六镇的新兵大多从浙东地区选拔。 浙东地区本就民风彪悍,戚家军便诞生于此处。 而今孙国主编练六镇兵马,尽选浙东剽悍之民。 足粮足粮加浙东子弟加纪效新书加西营老兵。 这一套下来,这六镇兵马是什么? 是六镇戚家军啊! 孙国主的驾前军在云南编练的教材便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在足粮足饷和西营老兵的带领下,这支军队也足以和八旗主力分庭抗礼。 如今在足粮足饷和西营老兵的带领下浙江的六镇雄兵编练成功后只怕就能发挥出戚家军的光彩了。 当然了在粮饷上孙国主给的比戚继光还是要差一点的。 毕竟他这个国主一年只给十八两和六石米。 而戚家军的军饷一开始也是十八两但在戚继光的贪污和筹措下戚家军的军饷曾经高达每年四十三两。 戚继光和光同尘,不惜贪污行贿为咱大明留下了一支当世一流的军队,不得不说戚继光当得起后世的名声。 只是在咱大明的体制内,戚继光纵使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做出这些功绩了。 几千人的规模他要是不跳出框架,那么就已经是极限。 可孙国主就不同了,虽然待遇降了,可他这个国主一出手就是六镇。 咱大明要是有六镇戚家军,哪怕是削弱版的。 努尔哈赤估计都得当一辈子的龙虎将军了。 浙东新兵如此,江南的四镇也差不了多少。 这四镇兵马的来源是江南各地的奴仆。 正如东北的索伦和西南的山民一样。 越是卑贱之人打起仗来就越不怕死。 驾前军这支贱民军,到了江南吸收奴仆为兵。 新兵经过训练后战斗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群奴仆,孙国主给了他们生活和尊严,又足粮足饷,装备齐全。 还有西营的老兵老将带着,这打起仗不猛就没天理了。 而除了江南四镇,浙江六镇外,江北两镇的兵源也是一群苦哈哈。 这江南和江北,苏南和苏北虽然相隔不远,可是却差之万里啊! 凤阳、淮安、庐州这些穷地方的人,不用担心他们的战斗力。 咱大明就是在这些地方起家的呢! “新兵可用,可是想要有成还需数月时间。” 孙可望缓缓道:“所以这段时间你们要给我打起精神了,无论是江南的秋收还是新兵的训练都不能出现半点差池!” “只要过了这几个月的时候,待新兵有成孤将无惧整个天下!” “等到那时,孤将登临九五之位,而你们也会成为新朝功臣,从此与国同戚,公侯万代!” “可谁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孤出了差池,休怪孤翻脸不认人!” 此言一出,万年策等人一个个地满脸红光。 他们已经跟了孙可望少则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