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运输大队长 (第1/3页)
南京城中,劳碌的孙国主拿起了一块银儿看个不停。 “国主,这是新制造的国主银元,价值一两,你看成色如何?”万年策恭敬道。 孙可望盯着银儿上的自己的头像开口道:“不错,以后咱们就得发行银元,得让老百姓日日夜夜都能见到孤,他们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对他们好!” “国主铸银元之策甚妙,以后老百姓用惯银元了,咱们想印什么字就是什么字。” “免得有愚昧百姓被人给忽悠了。”万年策心悦臣服道。 想要对付士绅,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抢夺他们的话语权。 要是话语权到手了,就他们那弱不禁风的样子,顶多再加些家奴,能成什么事啊! 一片石之后,北方拿下攻杀大顺官员的地主武装还不是靠着忽悠老百姓才闹出来的。 所以孙国主得吸取教训啊。 话语权这种东西,孙国主除了派出宣传队上山下乡外,还开发了一系列路数。 比如编些戏曲,像什么国主诛妖记啊,国主平乱记啊,全都给江南百姓安排上了。 原本在两广的时候他就推行过戏曲,组建了戏团,专门由营庄管理给了编制。 那些戏子们吃上了皇粮,一个个地激动地差点哭了。 这使得两广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和士绅们之乎者相比,孙国主的戏团无疑是降维打击。 现在到了江南也是第一时间给老百姓安排上了。 开发了各种戏曲,由官府组织,驾前天兵护送,专门在江南迅游,宣传孙可望的政策。 虽然此举还是有些不够,但至少能让士绅作乱的时候少忽悠很多百姓。 没有了百姓跟着作乱,士绅还算个屁啊! 要是江南士绅还不服,孙国主直接上白毛女了! 等到时候老百姓的眼泪一下,随后煽动一下,无需驾前军亲自出手,他们自己就把士绅给撕了! 除了戏曲外,孙国主还搞出了报纸,木制漫画。 在方于宣这帮礼部官员的积极表现下,孙国主的伟大形象在江南可谓是如日中天啊! 当然了,和这些相比铸新钱无疑是更有效率的行为。 孙国主手中的银元类似于袁大头,分量十足,成色颇佳。 上面印着孙国主的头像,虽然品质比不了后世,但也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限了。 这银元老百姓可是得天天见到的。 当老百姓天天看到伟大的孙国主后,他这个国主的形象就彻底地深入人心了。 然后再刻上几个字,以后孙国主说啥就是是啥了。 报纸可以不看,戏曲可以不听。 但钱你总不能不用吧? 在孙国主的一套组合拳下,江南士绅以后就掀不起浪来了。 只要老百姓不跟着他们走,他们越动孙国主就越高兴。 人家两广、江西、陕甘、山西等地的士绅投身抗清的事情。 咱大清虽然都镇压了下去,可是这是地方高潮的时候,咱大清无不需要出血镇压。 两广自不用说,平南和靖南还是定南三藩,咱大清每年都得输送军饷呢。 江西的义军在揭重熙、刘文煌覆灭之前一直都让咱大清失血。 陕甘的贺珍、孙守法、武大定、高汝利先是闹了一波。 然后米喇印、丁国栋、王永强又来了一波。 搞得咱大清不得不投入大量粮饷和兵马镇压,损耗资源无数。 山西在姜镶举兵后几乎全境光复,逼得多尔衮不得不投入八旗主力进行镇压。 这些地方无不让咱大清失血,甚至一度威胁到了咱大清的统治。 可唯独江南,即便是在起义中的高潮,都在为咱大清输送大批钱粮。 可以说咱大清就是靠着江南的输血才能把全国各地的起义镇压下去的。 就这水平孙可望还怕个卵。 以前剃发令一下,士绅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可就这都打不过李成栋这帮人。 江阴八十一日固然可歌可泣,为抗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是这种事迹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存在。 人家高友才据守府谷,顺治六年八月吴三桂包围府谷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