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镇陕甘 (第2/3页)
彼一时,宇文一族所在的时代,关中富庶,四川更是天府之国。” “而北齐虽然握有关东,可江南却为陈朝所据。” “所以北周才有实力能够和北齐长时间地耗下去,能够等来天时,一举鲸吞关东,形成一统天下之势。” “可是而今,四川是什么样子,陕甘又是什么样子?孤和国贵一清二楚。” “关中的山河之险依旧,可是我军也根本无法长时间和孙可望久耗,等待天时的到来了!” “既然如此,那又为何不议和。” “趁着本王手中还有二十万雄兵的机会,为自己还有部下们争取一个好的待遇呢?” 自古夺天下者,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 北周之所以能够击败北齐,还不是靠着山河之险守来了机会? 若是昔日孙可望能够在云贵一直坚守下去,那么此时也已经等来了满清因财政问题而发动的冒险进攻,等来了机会了。 而现在不同于昔日兵精粮足的大西军。 吴三桂的地盘虽大,兵也颇精,但是粮饷问题却远比昔日的孙可望要恶劣。 现在就连自身粮饷都无法解决。 吴三桂还怎么坚守?还怎么等来机会? 既然如此这天下吴三桂争不过也就不争了。 反正他一向小富即安,还是向孙国主求饶换取一个体面的机会吧。 “那王爷想要什么样的待遇?”吴国贵询问道。 “本王意欲称藩于孙可望,若不行,则五省之地只求永镇陕甘。” “若是永镇陕甘还不行,本王也愿意成为真正的大秦臣子,永镇云南,为国守边即可!”吴三桂缓缓道。 吴三桂本就拥有精兵十几万,又收拢了数万鳌拜的溃兵。 仅在陕甘他就有披甲精兵二十万,如果算上西南之地的兵马。 他麾下的二十余万大军已经颇具实力了。 要不是遇上了一个孙可望,那么以他此时的实力足可以挑战鼎盛时期的满清了。 要知道咱大清最顶峰的时候也不过是三十万精兵,其中还得把吴三桂算上。 只是面对孙可望这个暴兵能手。 吴三桂的这支足可匹敌满清,压倒大顺和大明的大军。 在现在终究还是丧失了争斗天下的实力。 所以为今之计也只能趁着自己手中实力尚强,争取一个体面退场的机会了。 “若是如此,那个孙可望应该会答应的。” “毕竟战阵凶险,纵使永镇陕甘不行,王爷只求云南安生,孙可望也必定不会逼迫过甚。”吴国贵缓缓道。 很快在吴三桂的授意下,吴藩使者郭壮图便带着大量宝物从太原启程,昼夜兼程,来到了北京。 向孙可望献上了吴三桂的国书。 “启奏大秦皇帝陛下,吾主愿自信开诚,愿附大秦朝,献滇、黔、秦、蜀之土地,岁纳贡币……” 郭壮图举着吴三桂的国书开口道。 “什么!”孙可望直接懵了,吴三桂的国书他实在是太清楚了。 这段话直接就是历史上自己给满清的国书。 只不过在吴三桂的嘴里,大清朝变成了大秦朝,滇黔蜀也变成了滇黔秦蜀。 “大秦皇帝陛下,吾主愿意称藩于大秦朝,助陛下一统天下!”郭壮图再次开口道。 孙可望闻言冷冷一笑。 “吴三桂倒是好大的胃口啊,这五省之地就算朕不去取,他难道就能坐得住吗?” 他这个国主在国书上也是和吴三桂一样说辞。 可是历史上自己的兵马一路聚一路散,最后吴逢圣在靖州带了三千兵马迎了自己。 好歹也凑了五六千兵马,结果在武冈又被杨武截杀,就带了几百人投了过去。 就这么点兵马结果非但称藩不成,连个开藩建府永镇一省的好处都没捞着。 就得了义王这个汉王之首的嘘头。 究其原因在这个时代啥都是虚的,唯有兵马,唯有实力才是实的。 要是历史上投的时候有个几千老本,说不定自己在三藩之变时还能支棱起来。 而吴三桂现在手里还有二十万精兵。 这种实力如果和满清说的话不要说称藩了,平起平坐,平分天下都行。 但是在自己的面前,吴三桂想要靠着这些兵马割据五省,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