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发制人 (第2/2页)
张大年见状,不禁苦笑。 也不知道当初武则天是怎么想的,赐了一枚金牌给李裹儿,使得她出入宫禁,旁若无人。 “圣人正在批阅奏章,道长要见圣人,还请安静。” “我知道,我一定安静。” 李裹儿跟着张大年走进了观风殿内,那大殿里灯火通明。 位于大殿正中央的一座雕花香炉里,腾起袅袅青烟,弥漫着一股龙涎香的气味…… 武则天正依在榻上,手捧表奏阅读。 而在丹陛下,上官婉儿也正在抄录着什么,估计是明日要朝议的事情。 “皇祖母,不要怪罪兕子哥哥。” 李裹儿一进门,就不管张大年刚才的叮嘱,大声喊叫起来。 张大年白眉蹙动,看着李裹儿颇感无奈。 他了解这位出家修行的公主是什么脾气,无法无天,却又天真烂漫。说她无法无天,她敢一把火烧了自家姐妹的家宅,敢冒着抗旨的罪名,陪杨守文一路跑去剑南道,还历经多次战事,绝对是无法无天的典范;说她天真烂漫,则是她有时候会把事情想得非常简单,甚至很幼稚。但也正是这简单和幼稚,甚得武则天所喜。 不过这一次…… 张大年也很好奇,杨守文又惹祸了吗? 上官婉儿的手一抖,险些写错了字,抬起头来。 她和杨承烈之间的关系,对武则天而言已不是什么秘密。 这一次,杨承烈去了北庭,本来上官婉儿也想跟着。但武则天身边确实离不开她,就把她强行留下。 所以,上官婉儿对杨守文的事情,更是格外关心。 武则天蹙眉,坐直了身体。 她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李裹儿,诧异道:“裹儿,发生了什么事,青之回来了吗? 朕到现在还未有他的消息,又怎会怪罪他? 他,惹了什么祸事?” “皇祖母难道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哦,那没事了,裹儿告退。” “站住!” 武则天厉声喝道:“裹儿,休得耍花招,说吧,那杨兕子又惹了什么祸事出来?” 李裹儿闻听,顿时露出了楚楚可怜的表情。 “皇祖母,兕子哥哥被人欺负了。” “哈!”武则天笑了,一旁上官婉儿和张大年也笑了。 你家那位是什么脾气,你难道不知道?自他进了洛阳,只有他欺负人的份儿,却未曾听得,他被人欺负。不过,这也让武则天产生了好奇,笑着道:“那你说说看,他怎么被人欺负了?”
“皇祖母,裹儿先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生气。” “朕免你无罪。” “皇祖母,有这样一户人家,家境很好,也很富裕。 又有另外一户人家,不识礼数,粗鄙不堪。粗鄙的人家里,出了一个人才,被家境好的人家看重,对他非常关照。可那个人却把这种关照当作理所当然,在富贵人家作威作福,甚至连富贵人家的家人,也受到了欺负……皇祖母,你说这人可恶不可恶?” “当然可恶!” 武则天脱口而出。 一旁上官婉儿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偷偷看了武则天一眼。 “皇祖母,裹儿要说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么一桩事。 倭国……” “裹儿,朕已同意倭国表奏,改名日本国,以后不可再称之倭国。” “可他们,就是倭人,一群粗鄙之人。” “哦?” “裹儿对倭人并无意见,也没什么交集。 皇祖母欣赏那遣唐使什么真人,裹儿也不觉得有错。皇祖母爱惜人才,天下人皆知,并不是什么秘密。可是,裹儿却觉得,皇祖母对他们太好了,以至于这些粗鄙的倭人,竟肆意妄为,欺压皇祖母的子民……鸿胪寺非但不管,还帮着他们。” 武则天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她扭头向上官婉儿看去,却见上官婉儿摇摇头,示意并无鸿胪寺表奏。 “裹儿,不要再遮遮掩掩,到底是什么情况,你直说吧。” “皇祖母因为爱惜那什么真人……” “裹儿,那个人叫粟田真人。” “我管他什么真人,也许他的确是有点才学,皇祖母因而看重。可是皇祖母赐给他在偃师的田庄,却是不该……他的那些随从,仗着鸿胪寺的支持,在偃师作威作福。皇祖母应该知道,今年都畿道大旱,偃师灾情严重。偃师孝义里有一处水源,本来是用来浇灌庄稼,可是却被那些倭人霸占……皇祖母赐予他们的田庄里本来也有水源,可他们却贪婪成性,不肯满足……为此,孝义里百姓与之争辩,却被他们打伤了好多人。偃师县令后来呈报鸿胪寺,却引来了鸿胪寺的斥责……” “有这种事?” 武则天自然不知道这些,不禁有些生气。 “裹儿,你先说,青之他做了什么?” “兕子哥哥从安南返回,途经偃师的时候,正好双方冲突。 他好心好意去劝说,那些倭人非但不听,反而羞辱兕子哥哥,还要抢兕子哥哥的神鹰。 兕子哥哥也是为了自保,不得已出手,所以杀了些倭人。 皇祖母,这件事真怪不得兕子哥哥,是那些倭人蛮不讲理,请皇祖母为我们做主。” “青之,杀了倭人?杀了多少?” 上官婉儿沉声问道。 遣唐使此次前来,共五百人。 这其中,除了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之外,还有翻译、医师、画师、音乐长、工匠、商人和水手。另外,又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大约百人,大都会留在洛阳。 这么多人,也不好全都居住在洛阳城中,所以武则天就赐了一处田庄给那粟田真人,让他安排随行的仆从。可是现在看来,那些仆从……武则天不禁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李裹儿道:“这个我不清楚,可是兕子哥哥真的是被倭人欺负了。” “婉儿!” “臣妾在。” “你怎么看待此事?” “这个,具体情况臣妾未曾见到,所以不好说。 不过,臣妾也了解青之,他绝非是那种无缘无故惹事的人。如裹儿方才所言,倭人不过化外蛮夷。或许有粟田真人这等人物,却难保证,他的随从也似他一样,通晓礼数。” “朕是问,鸿胪寺。” “鸿胪寺并没有表奏,所以臣妾也不清楚。” 上官婉儿心里很清楚,武则天为什么要厚待那些倭人的原因。倭人表奏改倭国为日本国,其实早在之前就有。但当时李治尚主持朝政,加之双方沟通不畅,所以未予理睬。再之后,白江口之战,使得倭国和大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也就停止了联系。 可现在…… 上官婉儿想了想,起身道:“鸿胪寺方面,陛下何不命太子监察? 臣妾连夜动身,前往偃师,把情况调查清楚。若那些倭人果真蛮横,陛下可再做安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