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争执 (第2/2页)
> 王宵在脑海中思索起来,最终选定了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的《四时山水诗》中的春景诗,描写的正是典型的江南春色。 莺啼柳岸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倒读了一遍,王宵暗暗点头,不愧是才女,诗美,名字也美,可惜无缘得睹真颜,不知人美不美,随即腾抄到试卷上。 这次王宵并未提前交卷,只是端坐调息,毕竟刚出了天师道道人被天雷劈死之事,还是低调些为好。 一直到了下午,开始有人陆续交卷,王宵才举手,待吏员收走试卷,才起身离去。 院试只有三十人考,又当着卫若兰的面,没必要糊名,待考生全部离去,卫若兰道:“来人,把胡大人和刘大人请来!” “是!” 衙役施礼离去。 院试仍是采用五人合议制,主考官、知府、同知与两个学正。 不片刻,胡长清与同知赶来,卫若兰问道:“胡大人,那道人之事处置的怎样了?” 胡长清拱手道:“本官已着杵作房收尸,报由布政使司衙门处理。”
“嗯~~” 卫若兰点头道:“如此甚好,来,两位大人请坐,今晚咱们就辛苦些,争取明日一早张榜。” 胡长清与同知坐了下来。 卫若兰把试卷分成五叠,每叠六份,笑道:“还是按老规矩来,每人轮看一遍,看过再议,如何?” “卫大人所言甚是!” 胡长清等四人各取一叠,细细翻看。 殿内,只余翻动纸页的沙沙声,每看完一份,照例,都要各人批上评语。 卫若兰看的试卷中,正有王宵。 除了有贾语村叮嘱的重点关照,道人之死,还与王宵有关,当即细看起来。 ‘好文章!’ 卫若兰暗赞,面色却是为之一沉! 如果不带立场来看,王宵的文章确是不错,完全按照八股文的范式写,立意坚定,有文采,挑不出任何毛病。 但问题出在,王宵隐晦的歌颂了太后。 而卫若兰站队北静王! 北静王素来胸怀大志,广结人脉,于朝野间,有贤王之称,包括荣宁二府,多数朝臣站队北静王。 反之,大周的宫中妃嫔多是小户良家女,没有显赫的娘家势力。 王宵歌颂太后,就是与北静王作对,这已经无关文章好坏,完全是立场问题。 卫若兰再看王宵的回环诗,简直是浑若天成,不禁暗道了声可惜,随即提起笔,写了個大大的贬字。 下一轮,王宵的试卷换到了胡长清手里,顿时眼神一缩! 王宵在他心目中,已经是女婿人选了,怎肯让王宵受黜,当即拿起细看,再联系卫若兰的跟脚,渐渐地,明白了。 “卫大人,此子文气最高,回环诗妙不可言,文章亦是文彩立意兼具,何故贬黜?” 胡长清不悦问道。 卫若兰淡淡道:“此子妄议朝政,居心叵测,仅此一点,贬之不为过!” “呵~~” 胡长清呵的一笑:“太后娘娘内抚幼帝,外听政事,母仪天下,受万民景仰,王宵以文赞之,赞太后便是赞皇帝,有何不可,再说此题不是卫大人出的么,难道卫大人出此题,仅止于赞美文王,而忽略了文王之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