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70:加封大典,垒筑京观,贺武威王 (第2/3页)
/br> 梁帝看着灵柩,神色恍惚,忽地想起来了皇祖母在当初神智尚清醒时跟他的最后一次谈话。 那还是赤焰案最初暴发的时候。 历经三朝却从不干预朝政的太皇太后亲上武英殿,满面是泪地要求梁帝,将林殊的名字从主犯名单上删去。 太皇太后伤心欲绝,自知保不住赤焰军,只能希冀保住那位曾外孙的命。 梁帝万般无奈只能答应了太皇太后,未将林殊列入必捕主犯;可私下却密令谢玉要确保林殊死在梅岭,最终赤焰军覆灭,谢玉以赤羽营激烈抵抗为由回禀了太皇太后。 后来,京都大变。 今年,谢玉被下了大牢。 当初的箭矢射了回来,正中眉心。 灵柩仪驾自宫城朱雀大道出,一路哀乐高奏,纸钱纷飞。 陆泽领着巡防营,护佑左右,听着哀婉乐音里夹杂着皇族宗室的哀哭声,陆泽看见了靠近灵柩最近的纪王爷,纪王爷没有哭,只是小心翼翼的扶着太皇太后的灵柩。 喧嚣哀乐里,无人听见纪王爷的呢喃自语。 “皇祖母,到了那边,你应该会开心的吧。” “至少能看到晋阳jiejie。” 陆泽目光眺望着远处皇族卫陵的方向。 空中似还有当年无形的箭矢射了过来,不知又会射入谁的眉心? ....... 出殡日后,皇帝复朝。 南楚使团的人,上书向梁帝请辞。 南楚这次主动提出联姻,原本就是为了结好大梁,好腾出手去平定缅夷祸乱,如今婚约虽未达成,但国丧期的大梁不得主动兴兵,目的总算达到。 陵王这批人,来的时候是由誉王亲迎。 在走的时候,梁帝特下旨意,令武威王亲送,算是给足了排场。 尽管南楚的人对此只感觉浑身不舒服。 哪有让狡猾并且睚眦必报的猛虎来送人的? 宇文暄自知,这是梁帝对于自己在那晚插手进宁国侯府的事情感到不满,这桩案子总归是件丑案,尤其还涉及到莅阳长公主当年旧事以及大梁皇族的体面。 你宇文暄私下接触不行,竟还将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梁帝能不生气吗? “陵王殿下,一路好走。” 南城门处,陆泽脸上泛起丝丝笑容,引得宇文暄脸色极其难看。 但宇文暄却还是压制住了心里怒火,他知晓自己在大梁境内根本奈何不了对方,如今的陆泽,用位及人臣来形容都不为过,而且最关键的还是这家伙根本不讲道理。 宇文暄不怕耍嘴皮的,只怕这种不讲闲话、只讲拳头的。 “多谢武威王亲送,本王深感荣幸。” 陆泽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期待着跟陵王殿下次见面的那天” 宇文暄并未理解陆泽这番话的意思。 南楚使团启程离开金陵。 ...... 不久之后,被判流刑的谢玉同样自南城门离开。 无人知晓江左梅郎曾到天牢里看望了这位谢侯爷。 曾经威风赫赫的一品军侯如今只有一副枷锁傍身,与其他的流刑犯一样,由两个粗野衙役押解着,连水火棍也不比别人多带一根。 消息很快传入到了陆泽耳朵里。 这时的陆泽正在陆上舟里涮着火锅,面前坐着的曼妙女子正贴心侍奉左右,若是让誉王殿下看到恐怕会目眦欲裂,因为这位女子赫然便是他视若禁脔的美女谋士秦般若。 誉王殿下这些年久想将秦般若收入后宅。 但秦般若百般拒绝,平素里大都是在故意的吊着誉王。 她从未有如今日这般,贴心侍候,宛若婢女。 秦般若斟着茶,低声婉约道:“谢玉今日流放,莅阳长公主前去相送,南城门喧闹,曾有人见谢玉似乎是写下过什么东西,转交到了长公主手上。” 陆泽沾着小碟里的浓郁料汁,将鲜嫩羊羔rou送入嘴里,转而喝口清香春茶,十分的惬意。 他缓缓开口道:“般若觉得谢玉写下的是什么?” “流放黔州,千里之地何其漫长,写下来的,自然是保命的东西。” 秦般若是个很聪明的人。 虽不及其师尊璇玑公主,但绝对算得上位合格的谋士。 如果不是梅长苏占有隐匿暗中的先机,手上握着的力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