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_第三百零九章 一触即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九章 一触即发 (第2/5页)



    “好的”

    这青年也不知道李学武说的是不是客气话,但还是赶紧答应了一声。

    上了挎斗,李学武直接坐在了已经没了海绵套的木板座椅上,对着刘兆伦说道:“走吧”。

    刘兆伦瞪了一眼站在边儿上的烧饼,踹着了摩托车便往外面走。

    于德才站在罗家平的身后,两人站在三楼看着李学武的摩托车出了大门。

    “厂长,这是不是有点……”

    “哼!”

    罗家平鼻孔里哼了一声,随后瞥了一眼于德才,问道:“怕了?”

    “没,我怕什么呀!”

    于德才干笑着解释道:“炼钢厂有您这定海神针在这儿呢,我这小鱼小虾的怕什么”。

    解释了这么一句,看着罗家平的脸色恢复正常才又说道:“我就是担心这保卫处之虎不会善罢甘休啊”。

    罗家平眯着眼睛看着李学武两人消失的方向,道:“他算个屁的虎”。

    “刚过易折,咱们炼钢厂就是不怕这种硬度的钢,别被他在总厂的那些事迹吓到了”

    转回身,罗家平看着于德才说道:“他做的那些事九成都有可能是董文学在后面指使的,就这么一个年龄刚刚20的小崽子能掀起什么大浪来?”

    于德才虽然心里不同意罗家平的观点,但现在可不是说逆耳忠言的时候,容易把自己搭里去。

    看着于德才不说话,罗家平也不想跟他再浪费口舌。

    “告诉招待所,盯紧了点儿,只要他们一回来,立即给我打电话”

    “是”

    没有收获的李学武让刘兆伦找了个电话点儿停车,看了看手表,现在已经是11点了,该给招待所的闫解成回电话了。

    这个时候可是没有公用电话亭的,只能找比较大的饭店或者书店等等。

    李学武让刘兆伦停的位置便是新华书店的门口。

    别的单位可能没有电话,但新华书店一定有,而且还是对外的。

    李学武进了书店见人不多,这个时候都在上班,所以书店里多是半大小子或者小姑娘。

    “同志,打个电话”

    李学武摘了手套对着柜台里的服务员招呼了一句,这服务员看了看李学武没好气地说道:“单位”。

    李学武把自己的证件递给了服务员。

    这梳着两条大辫子的服务员看李学武的证件竟然是个副处长,不敢置信地抬起头看了看李学武的脸,又看了看手中证件上的照片。

    即使单位地址是京城,可这个也够吓人的。

    “只能打市话,而且一分钟5分钱啊”

    看了李学武证件的服务员语气明显好了一些,不复刚才的不耐烦。

    李学武笑着接了服务员递过来的电话机摇了起来。

    这玩意儿的原理其实李学武也不大懂,大概就是这边手摇着电话机可能产生电流,接线员就会收到请求通话的信号,然后问你接到哪儿。

    现在的电话还都要靠接线员来帮助联系,所以效率就人为的慢,有的时候老半天也接不上。

    还有人说把电话机反着摇,产生的电流会让接线员电的发麻,就会很快的接通了。

    李学武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有没有科学根据,他是一次都没用过。

    这招儿不灵的话显得脑残,灵的话被接线员骂脑残,值不当的。

    还算好,李学武刚摇了几下就从听筒里传来了“要哪里?”的声音。

    可能是天下的接线员都一样,语气都很不好,所以李学武对电话里的语气也没在意,说了句“站前招待所308房间”。

    “通了”

    电话里传来了这么一句,随即便听见闫解成的声音。

    “科长,是你吗?”

    “是,我是李学武,韩战回电话了吗?”

    “回了,他们说付海波家荒废已久了,早就没人住了,现在他们两个正去查一个叫马三儿的人,说是跟付海波交往密切”

    “知道了,我这边收获不多,分厂的领导不配合,无法获得付海波的信息,现在我们去调查付海波的家人”

    “收到”

    李学武在撂下电话前对着闫解成交代道:“中午饭自己去门口的饭店叫一份儿,赶紧回去值班”。

    说完便撂下了电话。

    服务员看了看手表说道:“一毛钱”。

    李学武知道自己没打够两分钟,但是就以后世都没解决这个问题的三大运营商的揍儿性,也是懒得计较这5分钱。

    掏出毛票放在了柜台上,在电话记录上写了自己的单位和名字,还有叫电话的方向。

    这是在外面打电话的程序,现在可不是后来那么乱,电话随便用。

    就连李学武的回收商店都是严格按照登记制度收售商品。

    你卖二手商品,成,拿这个商品的单据来,没有就报警。

    打“公用”电话也是一样,没有单位工作证想都别想用电话。

    即使有工作证也得留下电话记录。

    李学武出了门对着刘兆伦说了句“找个饭店”,然后便上了车。

    这五人在火车上就没吃早饭,折腾这么一上午早都饿了,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不吃饭遇到情况没有力气就糟糕了。

    两人找了一个面馆儿,就是最普通的那种,拿着全国粮票和钱买了两碗打卤面。

    不是李学武吹嘘这个时代的纯真,也不是李学武贬低后世的变质。

    仅仅是这一碗打卤面能有什么差异?难道还能吃出牛rou来?

    是吃不出牛rou来,但差异就是有。

    一大碗的打卤面端上来,泛着微黄的面条浇上淡褐色的卤子,再撒上一点儿葱花,看着就有食欲。

    面条微黄是因为面粉的研磨程度没有后世那么精细,可就是这么个研磨程度,做出来的面条却是比后世的麦芯粉要好吃的多。

    包括李学武家做的馒头,都不像是后世那么白白净净的,带着微黄,有时候还带一些黑点儿。

    这是因为磨面的时候麦麸残留导致的。

    在这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李学武两人的身体都恢复了精气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