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都能主动招供?  (第2/2页)
  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战果,你凭什么抢?    为此两支军队大打出手的,也不是没有。    可太孙殿下,直接就给自己送军功了啊!    天上掉馅饼,谁还不要呢?    “遵命,谢太孙殿下!”    几个千户喜不自尽,当即跪谢,随后便各自出去整备军马,追击败军去了。    朱允的目光,望向一旁的知府许东江。    他顿时只觉有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明明眼前的太孙殿下,只是一个年岁不大的孩子。    可给许东江的感觉,就似是一条盘旋于九天之上的神龙,龙眸正凝视着他。    令许东江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这一方面是朱允身份地位带来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刚刚带领新军所创造的奇迹,牢牢印在他的脑海中。    令许东江对朱允不知不觉,就产生了深深的畏惧。    “说说,为什么蒋让你开城门,你却坚持不开啊?是想置孤于死地吗?”    朱允的声音淡淡响起。    许东江刹时如遭雷击。    他连忙惊慌失措的跪了下去。    “下官绝不敢有有此之念。只是下官身为嘉兴知府,有守城之重任,不敢辜负朝廷,辜负百姓所望。”    “再者,下官也不敢断定,蒋大人是不是真的是锦衣卫指挥使,更无法确认太孙殿下已到城下,是不是倭寇假冒。”    “万一有诈,下官个人生死事小,嘉兴城数万军民的生死事大,下官不得不谨慎行事。”    “如若不然,下官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冒着诛杀九族的大罪,不给太孙殿下开门啊!”    “还望太孙殿下明察秋毫。”
    他拼命的为自己辩解。    旁边,蒋不动声色的望了朱允一眼,目露感激之色。    以他的身份,竟然叫不开嘉兴城的城门,若说没有丝毫恨意,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不过,对方毕竟有着表面上十分“合理”的由头,他就算想报此仇,也只能留待日后,再慢慢算账。    本来蒋以为,自己去叫门是私自行动。    太孙殿下早已胸有成竹,要在城下迎战倭寇和反贼。    那他进城之后,也就不会去追究许东江不开城门的事。    倭寇和反贼虽败,嘉兴仍是战场前线。    需要知府坐镇,安抚人心。    没想到,朱允一进城,便立即追问此事。    他这是帮自己出头啊!    蒋心中流倘着一股暖意。    啪!    啪!    啪!    朱允轻轻拍了拍小手掌。    “很完美的借口!”    他咧嘴笑道。    许东江浑身皆是一颤,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传遍全身。    他不敢再辩解了,只能静静的匍匐在那里,等候发落。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足足过了半刻钟。    这才听到一道声音,淡淡响起。    “孤看过的官簿,你和如今的大理寺卿黄子澄是同一年的进士。”    官簿,就是登记官吏姓名籍贯简历的簿册。    也就是官吏的档案。    在出征之前,朱允特意将嘉兴,苏州、松江等几个府的官员官簿,都调了出来。    原本是想着,既然要到前线统兵打仗,就得与这些官员打交道,令官员协助办事,就得对他们有所了解,故而才去翻阅。    许东江是嘉兴知府,也是最重点关注的人之一。    对他的资料,朱允印象很深。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同年之谊。    同一年考上进士的人,是天生的盟友。    这一点,他十分清楚的。    故而,看到许东江与黄子澄是同一年中进士,朱允立即便联想到两人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待到蒋叫不开城门,他的怀疑就更进一步加深了。    以黄子澄为首的文官,多次与他交手,早已势同水火。    是不是黄子澄在背后指使,暗中搞鬼呢?    以为不开城门,就能让他吃一点大败仗,甚至是至他于死地呢?    这些人真的有这么大的胆子吗?    故而,朱允此时才出言试探。    不管是与不是,试一下总没错。    然而,这句话落在许东江的耳中,便有若五雷轰顶。    他可是收到了黄子澄的密信。    作贼难免心虚。    此际听朱允提起,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眼前的太孙殿下,可是能带着几百新军,就将数万倭寇和反贼杀得落花流水的“神人”!    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他是不是什么都知道了呢?    一定是了!    没错。    肯定是如此。    许东江的心理防线,在瞬间崩溃。    “太孙殿下饶命啊!这都是黄子澄那个混蛋指使,下官也是迫于无奈啊!饶命啊!”    他重重磕头,连声求饶。    蒋愣在那里。    朱允也惊住了。    只是随口问一句,试探一下而已,这是主动招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