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帝命天命,皆为人民!  (第1/2页)
    第199章帝命天命,皆为人民!    听到这个数字,姚广孝和徐妙锦都怔在那里,目露震惊,难以置信。    “一亿两?”    姚广孝艰难的开口,道:“这也太多了吧。”    朱允微微笑了笑。    能筹集到如此之多的银子,连他都没有意料到。    户部将数字上报的时候,他都被吓住了。    这一方面是凭借朱允在民间的崇高威望。    老百姓们都相信佑圣真君不会欺骗他们。    另一方面,要归功于报刊宣传的巨大威力。    大明的百姓,对广告的理解,还是十分粗浅。    卖货郎中的吆喝,店铺前面的招牌,几乎就是他们对广告理解的全部。    如今报刊上大肆宣传国债如何如何好,多少多少人抢购国债,自然引起了无数百姓的跟风。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降维打击。    若是搁在后世那个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时代,大家都麻木了,也不太相信,自然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但如今大明的百姓,还十分纯朴。    看到报刊上印啥,他们就相信啥。    跟着买国债的人,就太多太多了。    人从众。    自古亦然。    若不是民间存银数量有限,又限制只允许用银子购买,国债推销的数量,还会更多。    听到有这么多之后,姚广孝反而急了。    “太孙殿下,虽然国债一年只有百分之二的利息,但一亿两的话,一年可就是两百万两银子。”    “这笔开支可太多了,朝廷一年才两千万两银子的税收,十分之一的收入,用于支付国债利息,万万不可啊!”    “再说,收这么多钱,放在国库里面,一时也用上。”    “若是不顾收入,大手大脚,胡乱将钱花完,将来拿什么支付利息,又拿什么还呢?”    “依贫僧之见,当初就不该发行这么多,赶紧将一部分多余的钱还给百姓,还能减少利息损失。”    借钱来花,在他看来,只能缓解一时。    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朱允闻言,哈哈大笑。    “这笔钱收上来,孤可是有大用途的,不能还,不能还!”    姚广孝不解的问:“太孙殿下要做什么事情,需要一亿两银子呢?”    “新军的建设也罢,远征北元也好,都不可能花费如此之大。”    朱允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建设新军,那只是一个由头。”    他说着,望向徐妙锦问道:“新钞的防伪设计,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做得怎么样了?”    “一共设计了二十种防伪,其中十二处在明,用于百姓日常分辨真伪,另外八处在暗,不对外公布,用于内部辨别,是更高一级的防伪。”    “你可以放心,这套新钞,大明绝没有任何人仿造出来。”    “为了加强保密,每一处防伪方案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严格独立分开的,没有任何人知道全部的防伪措施。”    “设计、生产,也都采用最严格的方法。”    “除此之外,新钞也用上了最新的纸张,使用新技术,即使被水浸泡后,仍然不会烂,可以长期保存。”    朱允点了点头。    “那就可以发行新钞了。”    “旧钞与新钞的兑换比例,孤认为定在4:1比较合适。”    旧钞的价值已经严重贬值。    如果按1:1回收,那朝廷的亏损可就大了。    也无法实现解决货币问题的初衷。    “太孙殿下。”    姚广孝见朱允不回答自己,反而问起徐妙锦新钞研制的事情,不禁有些急了。    朱允笑道:“这一亿两银子,便是发行新钞的准备金。”    “准备金?”姚广孝愣了一下。    旋即反应过来。    其实,准备金这个东西,并不是现代才有的。    在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发行纸钞,也准备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准备金。    但最后仍然乱得一团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