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谋生1984_191:凭什么多出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1:凭什么多出钱? (第1/3页)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安静一下,大家都安静下,我们要开会了。”

    又过了会,王大宝和人群中的王孝交换个眼神,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等到王孝同样的回复后,将话筒打开喊道。

    因为现在村子还没有通电,所以无论是话筒还是喇叭,都是用干电池带动,话筒还好,喇叭功率太大,根本用不了多久。

    王大宝将声音明显开始变得缓慢的大喇叭关闭,对着大家干咳声,摆一个相对有点面的谱,这才开始讲话。

    “同志们,各位父老乡亲,今将大家汇聚在这里,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么到底是因为事情呢……”

    王大宝肚子里本来就没有多少墨水,一般事情都是直接就好,但他偏偏要学人家镇长开会,还要个开场白,就像是相声开始要打个头一样。

    结果呢,每次都因为车轱辘话反复被大家厌倦。

    今也不也例外。

    他还没几句呢,底下就有人喊道:“大宝爷,你有话就,有屁就放,在那里日把歘啥呢?”

    日把歘是个方言,大概的意思是不行,或者胡扯,糟糕的意思,很复杂,用在不同的环境下,就是不同的意思。

    总之,不是啥好话。

    王孝侧脸一看,原来是一个叫曹园的人。

    要这曹家,在王家村没有多少人,但在第三自然队,绝对不算是个户了。

    他们第一辈人是二三十年代就来了王家村,据祖上是南方人。

    来这里扎根后,很快就开枝散叶,老太爷生了六个儿子,而第二辈则出了二十多个男人,第三代就发展到三十多户了。

    如今第三代都有了孩子。

    之前一直偷王家孝家东西曹洪,曹爽,其实就是曹家第四代人。

    而刚才话的这个曹园,则是第三代人。

    因为王家村原来都是王家的土地,所以曹家本来只是给王家做长工,也不知怎地,流传下来的辈分就变得很了。

    同样的年龄,基本都要低两倍。

    王孝和王大宝是同辈人,曹园叫王孝和王大宝都要叫爷。

    三队一共二百零九户,曹家就占了二十多户,虽然相对王家来少很多,却也是一股不的力量。

    他们每次都是这样,大大的事情,都想着要掺和几下,事情多的一堆。

    反正就是个刺头家族。

    现在话的这个曹园,也没什么正经职业,听是在牲口市上专门帮人家做中间人,抽取一定的费用过日子。

    就是古代人们常的牙人。

    有这种身份,自然会认识街道上一些乱七糟澳人,因此也会闹点事情出来,派出所就被请进去好几次。

    但在村里,曹园倒不敢泛什么浪花起来。

    毕竟这个村子叫王家村。

    要是出点问题,一人一脚,就能将曹家人踩进地里。

    曹园的吆喝声,惹得队里的人哈哈大笑。

    倒也不都是恶意,就是觉得有趣。

    因为大家都都知道,王大宝确实有这个毛病,都还着他幸亏就是个村长,要是给当个大领导,可不谱都要摆到上去。

    “你个狗日的,急啥。”

    王大宝也不生气,知道曹园就是这种德性。

    “其实是这样的,最近呢,我们收到上级的要求,要配合推进引电入乡的活动,具体来呢,就是将电这种新东西普及到千家万户。用领导们的话来,是什么推进现代化……”

    “什么是电啊?”有人在下面问。

    “电嘛……”王大宝刚要解释,突然也愣了愣,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情急之下,想到王孝先前给他讲述过的例子,便指着手里的话筒:

    “我们用的这个电池,里面就有电,只不过电池里的电是死电,而我们用的是活电。死电用完就没了,但活电一直都有,只要你想用,啥时候都樱”

    “噗!”

    王孝听王大宝这样解释电,忍俊不禁,情不自禁笑出声。

    虽王大宝这种解释不完全对,甚至有很大问题,但对于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们来,不多不少,刚刚好,很容易理解。

    果然,王大宝这样一解释,下面的人大多都懂了。

    但紧接着,就是下个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曹园提出来的。

    “大宝爷,我们为什么要拉电啊?那玩意儿能有什么用,能给我变出个大胖媳妇还是能给我大白馒头啊?”

    “电当然有用,这电的用处可就大了去了,对于我们现在来,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用电灯,你们都去过镇上啊,你看看镇上那些闪光的灯五颜六色,里面就是用的电,如果我们也都能用电,就不需要继续用煤油灯了,可以用电灯。”

    也不怪村里的人不知道电,其实就是镇上,也不是所有店铺都能用的起电,而村民们即使去镇上,也会早早回家,根本等不到为数不多的电灯开放的时刻。

    只有很少数的人,才见过城镇夜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