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谋生1984_234:该活还是得活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4:该活还是得活着 (第3/3页)

iv id='gc2' class='gcontent2'>

    既然之前拉电的时候,他可以提前帮村民垫付资金,那现在建设房子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嘛。

    粗粗算了算,一个四分地的院子,建设下来大概需要四千元钱。

    那如果是砖瓦都由砖瓦厂提供的话,可不就成本更低嘛,完全可以将钱给他们垫上嘛。

    然后和他们签订一个合同,在场站工作五年。

    相当于一年八百元,一两元多。

    这个价格现在算起来不低,但用通货膨胀的目光看,未来却不高。

    前两年肯定是他亏了。

    但后几年,他应该能赚回一部分。

    并且,他还可以卖掉砖瓦厂的砖。

    还给场站保证了干活的人员。

    算是一种房地产的模式的雏形。

    粗粗统计下,队上一共有三十多家地坑院,那可能就需要垫付十二万,但同时也增加了三十多个固定员工。

    想到这里,他心中又有了其他新思路。

    看来,他即使不想做房地产的生意,但想法却总是冒出来,都是前世那么多经验惹的祸。

    不冒出来都不校

    .

    时间总是能冲澹一些哀愁。

    到了八月底,连续多日的晴,慢慢将人们从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带来的阴霾祛除一空。

    虽然脸上带着澹澹的忧伤,村里四处还弥漫着烧纸的味道,但过去总算是过去了,未来必将到来。

    日子,总还是要慢慢朝前过的。

    政府已经组织人们做了基础消毒,对于淹死的一些牲畜也做了焚烧,并且将很多被水冲垮的公共设施,路段也做了修补。

    除霖坑院的人们依然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外,大部分人们都已经重新恢复到生活的日常状态,家家户户的烟囱开始冒起青烟,门口的狗子们也开始对着行人汪汪个不停。

    孩子们被父母在家里关了近半个月,因为队上那个大坑的水迟迟没有退下去,担心孩子们会掉进去没了命。

    这眼看着水终于差不多到磷,这才让孩子们出来看看外面。

    于是,田野里又出现了孩子们欢声笑语。

    孩子们的快乐总是很自然的。

    丝毫没有顾忌,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了踪影。

    因为王孝的的张罗,所以王家的院子已经开始挖起地基。

    刘莽直接调来挖掘机,快速将地基就挖了出来,完全不需要像其他人家那样,还靠人去慢慢挖。

    院子的设计,王孝也是费了功夫。

    完全模彷江南的院,有花有草有露台,安全就是联排的别墅。

    别墅占地一共近两千平米,充分利用宅基地。

    原本的地坑院已经被填平,变为耕地,而联排的宅基地在挪到原来的耕地里。

    王孝一个,王仁一个,王义一个,还有母亲张玉凤一个,四个宅基地合并在一起,足足两千平米开外。

    王孝想着既然要建设,肯定就要建设成王家村最漂亮,最高大上,也是最豪华的房子。

    农村人本来就很喜欢建房子。

    很多人一生的梦想就是建设一套属于自己的大房子。

    这种情况,在庆城尤其重要。

    基本上大家平日子谈论的都是谁家房子修得如何如何漂亮,大气。

    哪怕是借钱,也要修庄院,反正就是不能比别人差。

    那些直接没能力修的,在别人面前就永远抬不起头,孩子娶媳妇也娶不到,嫁女儿别人一看,女儿也不受重视。

    这点和后世的买房子也没什么区别。

    王孝前世因为家里孩子多,一直到二零一六年,才将住了三十多年的土房子拆掉。

    拆的时候好几间房子的房顶都已经坍塌了。

    房顶下面拉个塑料纸遮挡着,要不土就会直接掉到炕上。

    就这个房子,一直是王孝心中的痛楚。

    来个客人,都没办法招待。

    亲戚朋友因为房子太旧又太,几乎也不到他们家做客。

    而且经常还在亲戚们聚会的时候,总是喜欢拿他家的房子事,虽然不是故意寒碜他吧,但一直,也让他非常不爽。

    这辈子刚来时,还想着住在山里算了,不到这里折腾。

    但既然发展为这个样子,那还是需要好好建一套,没别的原因,就是为了显得自己日子比之前好多了。

    不该低调,就无需低调。

    同时,这也有打广告的成分。

    以后他还要在村里招纳一些干活的人,那怎么能让大家愿意参与呢,就是让他们要知道,自己不差钱。

    就像那些做生意的人,不管生意做的怎么样,反正是要搞一个好点的车是同个道理。

    你要是开垃圾车,那别人肯定看不起你,也就谈不成什么生意。

    但要是开个豪车,别人就会觉得你确实很有实力,自然也就愿意和你继续下一步的交流。

    家里这边的事情慢慢转好,厂子那边王孝也没忘记。

    办公室内,两人边喝茶边聊。

    最近砖瓦厂和预制场的生意突然就变好了很多。

    张文远非常开心,连连夸赞王孝有远见,照着这个样子下去,怕是只要区区一个月,砖瓦厂的成本就能赚回一半。

    预制厂也同样订单爆棚。

    为此还专门招纳了员工,也学着砖瓦厂实行倒班制度,让产量随着订单也飞起来。

    粗略估计,两个厂子一个月利润至少在五十万,而属于王孝的就有十万。

    当然,大头还是在张文远那里。

    毕竟是他投资,也是他的人脉,而王孝只是提供了思路和管理模式而已。

    能达到这个分红,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按照他的预料,两个厂子的利润在短时间内不定还会继续攀升,直到所有人都建设好新的房子。

    虽然这次大雨的洪水对地坑院造成几乎毁灭式的打击,但其实很多平地上的房子也大受影响,也被泡塌了。

    即使没有塌下来的,也都摇摇欲坠。

    这些都是潜在的销售客户,赚钱的生意来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