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酆都阎殿收二将 过奈何遇鬼蝙蝠 (第2/2页)
下就行了。要说驱除妖邪的方法吗?也不能只一种策略施行。 那些该诛杀的就杀,能抚慰的就安抚,各自酌情轻、或者根据所犯罪行大小,尊神自行重处理就可!” 钟馗思索片刻说:“虽然是这么说,但是阴间的这些鬼魅,有十殿阎君的**和整治,又有左之曹、右之曹在旁辅助出力,那要论去阳间这么办?阳间的那么多要是靠小神一己之力,恐怕难以担起这重任,那该怎么办?” 阎君笑着说:“孤家这里正好有两位英雄豪杰,一个就叫做成渊,另一个叫富曲,两人各是有文武之才。这二个人可以让尊神随便驱使,再给您派去三百名阴兵,让他二人带领,一起给尊神助威怎么样?” 钟馗愁眉立展,说:“这样真是太好了。” 阎君很快就让鬼卒传来了传咸、富两人听旨。 片刻不到,就看见那两人已经俯伏在森罗殿前。 钟馗抬眼看向两人,才知道那咸、富两人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 那秀才打扮的人头上戴着儒巾,头发油光发亮,身上穿着儒生衣,看上去不知道多少年没洗过,灰尘已经三层外三层。(只见他一身文生气,一副饱学诗书,却因为饥困而不得志,虽然胸中有浩然正气没有地方发挥,曾经因为贫穷遭受亲朋的白眼,还嫌弃他穷酸心高气傲,连妻子都因为穷,觉得他性格乖僻。) 钟馗看了这位咸渊,转为再看那富曲,这个人: 行动中规中矩,一脸的刚毅,外貌也有些奇特古怪,生的身形高大虎背熊腰,那两只臂膀足有千斤之力。(面上一副海阔天空,没有半点私心,虽然有那扛鼎之力,奈何却没有大鼎可扛。豪气冲天,却又是有天难冲。一身烂箭拆引的武艺既不能在人前卖弄;那带兵打仗的攻略,到头来也只能变成了纸上谈兵。有心整顿山河,却被命运作弄。) 阎君看向钟馗问:“尊神看这两人怎么样?” 钟馗默默点头:“看两人这文韬武略向来也是不错的,有这两位就够了。但是小神现在没有坐骑,还是觉得有失体面。” 阎君思考了片刻,道:“这件事也不难办,在我们阴山这里中有一白泽(白泽是**古代神话中地位崇高的一种神兽,是祥瑞的象征,但是在正统一些古籍中记载非常少。白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三才图会》中白泽大致是狮子身姿,头有两角,山羊胡子),他的前生原来是吴国的伯嚭(pǐ),只因在吴国时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后来又害了伍于胥,所以就将他贬到了这阴山,转生成了白泽。它数百年来在这阴山自怨自艾,时时反省,现在有改邪归正的心。寡人就把这白泽送给尊神当成骑坐,等到您功成名就那天,它也可以跟着升天了。” 而后又让鬼卒把白泽牵来。 阎君当面嘱咐白泽道:“伯嚭,你现在既然变成了兽,也有改过心,现在正好有个机会让你给驱魔大神当骑坐,以后可以建功立业,忏悔前生的罪过。” 只见白泽摇头摆尾,先是点头,好像是表示答应,后又跃跃欲试,欣然愿往。 钟馗看见这个白泽也十分称心,便起身向阎君道谢。 随后飞身上了白泽,提着宝剑,插着芴板。 咸、富两个人也都骑上了骏马,在地府点了三百阴兵,浩浩荡荡就往阳间而来。 一队人马过了枉死城,远远的就见奈何桥上正站着一个小鬼,在道路中间拦住钟馗去路。 它见众人过来就喝道:“哪里来的魔还是神?竟然敢从俺守卫的奈何桥上经过?” 钟馗接着小鬼胆大,怒道:“俺是唐天子封的神,又有阎罗王指派的兵将,你是何人,如此胆大,敢拦我的去路?” 那小鬼儿听了钟馗的话,说:“原来是位尊神。小的敢问尊神现在是要往哪里去?” 钟馗道:“俺奉了唐天子之命,要去走遍人间,去斩鬼除邪。” 小鬼说:“既然尊神要走遍人间,俺这下等小鬼也愿意跟随你一起去。” 钟馗道:“你又有什么能耐?敢追随俺?” 小鬼:“禀告尊神,俺这鬼的模样形是刚刚才变化来的,俺的本身是田间的一鼹鼠,原来曾经和那鹪鹩比赛打赌,他只要能在剑林上筑满巢,我就喝干这奈河水。没想到他不过枝头筑了一个巢,俺也喝了一肚子水,自从俺喝了奈河的水,身上就生出了两个翅膀,变作了蝙蝠。大凡只要有鬼出现的地方,俺就能辨知。尊神想要诛除妖邪,俺愿意给尊神做个向导。” 钟馗听了鬼蝙蝠的话,心头大喜:“俺正少一个领路的。你就现出来本身让俺看看。” 那小鬼听完,一团黑气过后立刻就现了原身,直往前飞去,果然是一个比碗还大的黑蝙蝠。 钟馗看了,非常欣喜甚喜,就跟在了鬼蝙蝠后面,领着人马奋勇而去。 这才是: 魑魅攒眉,鹤泪风声皆是将, 魍魉破胆,山川草木总成兵 注释: 目连救母:目连的**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