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我这气运,也该起作用了 (第2/3页)
,天子周围诸公不断去请见李傕,陈之以利害,终于说动了李傕。 李傕勉强答应东归,并且立刻让天子选定官吏,前去修缮雒阳皇宫,再准备车撵、马驾,拟好诏书准备向东而回。 至此,满朝大幸。 在他们看来,东归之谋,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但,在天子下令出行之后。 不多时,李傕郭汜就爆发了大战,两人彼此怪罪对方不尊当初约定,暗中靠近汉廷,意图独霸大权,斗得不可开交,双方兵马彼此厮杀,将长安又化作一片火海般。 百姓出逃,诸将按兵相望,天子在诸臣子的护卫下,加快脚程向东迁徙,同时派出飞骑到天下各处,寻求诸侯出兵勤王相助,来迎接圣驾。 …… 颍川。 屯兵颍阴的曹cao在荀彧赶到家乡后,收到了天子东归的消息。 而且,送来消息的人几乎详尽的告知了如今长安的态势。 “关中大乱,诸侯混战,李傕郭汜已撕破脸皮了,”曹cao将书信放在案牍上,对眼前的荀彧说道。 荀彧调运了五万石军粮从兖州赶来,便是为了助曹镇守颍川,以待天时,但谁能想到,天时来得竟然如此之快。 “送信来人,属董昭麾下。”曹cao明显心情极好,当初张韩就力主推举此人,曾说过他一定会在东归大事之中,为曹cao建立汗马功劳,现在果然功劳不小。 曹cao略显兴奋的走到荀彧面前,双眸放光的凑近他,道:“文若,时机正好,我们应该立刻出兵,靠近雒阳。” “董昭,为我游说了河内太守张杨,早年我和张杨曾有旧识,但他与袁绍成仇之后,也一直忌惮于我,但这个董昭,却为我劝说张杨,开河内关口令我军通行。” “会不会是计?”荀彧平静的问道。 “不会,”曹cao轻声笃定,“张杨苦守于河内,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为天子北部屏障,一旦撤军则会被李傕攻杀,而袁绍也会趁虚而入,占据河内。” “所以他需要盟友,而我,此时就是他最好依赖的盟友。” 荀彧深思片刻,决定再与曹cao将消息全数通达,拱手道:“钟元常曾送来消息,李傕、郭汜二人日益仇恨,随时可能爆发大战,如今果然开战,乱则有机会,所以才会让我们前去勤王迎接,所以此消息应当是真的,长安真的大乱了。” 曹cao呵呵一笑,“准备许久,就是等待此时机。” “奉孝、志才都曾数月谋划此事,派出探哨摸清一路地势,自长安到雒阳数百里,关口守军也大多熟悉,张杨只要为我开了河内,则少去大半。” “虽说不知他们这两名西凉旧将是如何起的争端,但形势利好于我,应该锐意进取、勇猛精进。” “我意,集齐所有骑兵,进发雒阳,以重建雒阳旧都为名,先将五万屯民送至雒阳附近。” 五万屯民,全部挑选当年青徐降卒退伍的壮丁,他们虽不能选为精锐之师建功立业,但为屯民却是精力过盛,这一两年未曾上过战场,可谓养精蓄锐也。 而且,这些人对曹cao有感恩之心,愿意听令行事。 又一直盼望能够立功,来脱离屯民的身份,成为某地的住民,完成从“贼寇”身份又转回为“大汉子民”的华丽变身。 所以,这些人只要给他们刀剑,他们就是曹cao的兵。 “主公要派遣谁人先行?” 荀彧问道。 “我亲自前行,”曹cao不假思索的说道,“匡扶汉室,我辈当义不容辞,如何还要派人先行?” “至于随行军师,便请文若和伯常跟我去吧。再没有比你二人更合适的了,让伯常自行挑选将军随行出兵。” “伯常不光能打,鬼点子还多,又对局势心如明镜,且还对董昭有举荐之恩,带他最好不过。” 荀彧沉默以对,没有多言。 他自身体恢复之后,在家中听闻了张伯常从长社到颍阴的所作所为,差点没又背过气去,但身体恢复了,精神极好,于是就变成了在家里被气得嗷嗷叫。 若是可以的话,他真想把当初赠予张韩的信物、书信全都要回来。 混账张伯常,不当人子! 长社到颍阴所有世族居然全都不可幸免,几乎钱粮所藏被扫去了大半,哪怕是所谓盘根错节的巨树,也在这一趟里被掏成了树洞,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