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 (第1/2页)
当然,这些零散的好汉可以收编,不过原来投靠李自成的瓦罐子,一斗谷等人,他们的部众众多,李自成却不敢对他们轻举妄动。 而且现在他麾下部众越来越多,攻城略地,己经不怎么靠一斗谷等人。短短数月,一斗谷诸人在闯军中己经有边缘化的趋势。比如现在商议军务,瓦罐子”一斗谷诸人,就没有在李自成的邀请之列。 永宁城墙己被夷平”不过城内城外,满是来往的人潮,沿着城的四郊,各类窝棚营帐,似乎蔓延到天边,“,……”字大旗,林林密布。 龙头山离县城不远,这附近有一条禹门河。相传为当年大禹治水时劈开的山门,使洪水流入洛河。 当地老百姓为感谢大禹,故将该河命名为禹门河,并建有庙宇。 眼下这庙宇己经不知历经多少年,庭院与房前宅后耸立着众多古树名木,颗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庙宇及附近就是李自成标营所在地,来来往往,皆是精锐的老营骑兵。 一杆数丈高的大旗屹立在庙门的前方,旗缨雪白,却是用马鬃而制。旗枪银白”却是用白银所制。 旗帜在寒风中滚滚翻腾,现出一个斗大的“……”字,却是用黑缎子所绣。 该庙位于山岭之上,岭下就是禹门河,依山傍水,周边景致,尽在眼底。 李自成的行辕,就设在这里,永宁城内虽有万安王的府邸,不过李自成并不居住那里,却是牛金星劝谏,仿效汉高祖至咸阳不留秦宫休憩之意。 庙宇宽广,大堂内烧着几盆炭火,围着炭火,这大堂内坐满了人”正在高谈阔论什么。为首一中年人身着蓝色箭衣,头戴白色毡帽,毡帽上有红缨,身披大红披风,腰上挂着一把宝剑。 中年人不论箭衣与披风都颇为破旧,毡帽上的红缨也颇为零散,他坐在主座,半天不动一下,魁梧的身形在位上挺得笔直,顾盼间眼中不时闪过精光。 中年人年在三十余,颧骨高深,高鼻深目,密密的络腮胡子”长相似乎有点不类汉人。不错,此人正是闯军首领李自成,时人称为闯王便是。传其为党项后裔,历史上李自成建国称帝后,也是以党项人李继迁为太祖。 严格说,李自成与李继迁八杆子打不到一处,这样的举动,只走出于,“认个祖……”、“俺祖上也阔……”的心态。 不过李自成这样举动,只说明一个问题,他并不当自己是汉人。 虽说汉文明是一种文化与认同观念,有这个认同,便是金发碧眼的红毛也可认为他是汉人。 没这个认同,便是纯种的汉人血裔也可认为他是夷秋。长相怎样没关系,实际的认同感才能证明一切。 在李自成的下首,坐的便是闯军中的大小将领,有刘宗敏、刘芳亮、李过、李双喜、高一功、袁宗第、张鼻、郝摇旗、田见秀诸人”都是此时闻名遐迩的人物,官荆艮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在李自成的身旁左右下首,还坐着几个文人,其中一人身体矮小有若童子,面目狭长,长相非常丑陋,猛一看有如鬼怪。 他踱了一脾,座旁放着拐杖。一袭道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此时这人端坐养神,双目似闭非闭。这人正是不久前投靠李自成的江湖术士宋献策,由于身材矮小,闯军中呼其为“宋孩……”。他长相虽然怪异,不过长得怪的人,只要有本事,别人便会美化其为“生而异相”,。 历史上有“异……”的人成功不少,加上宋献策深受李自成器重,闯军中无人敢小瞧于他。他的下首还坐着一今年在四旬的文人,三络长须,面目清癯,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大明举人样式的青袍,足踏粉底毡靴。 不时抚摸自己的长须,一副胸有珠饥的样子”不时含笑看向各人。 此人同样是不久前投靠李自成的卢氏举人牛金星,能得一个大明举人投效,李自成更用说非常欢喜。不但对牛金星器重非常,还有意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在牛金星对面,同样坐着一个文人打扮的人,年在二十许,面如冠玉,头发整齐用发巾束在脑后,也身着大明举人的青袍巾服。他微笑坐着,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似乎一见就让人如沐春风。 此人便为李岩,传其父为故尚书李精白,杞县举人,曾出米千石救济饥民,民间称其为“李公……”。 他与兄长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