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青蛙的死法(下) (第2/2页)
时几个厢兵过来禀报:“太守,我们发现了情况。” “带我去。” 几人来到沙洲深处,是一个小土山脚下,正中一个石台,上面有一个锦盒,锦盒上还有一张书信,没信封,一眼就看到上面的字:太守前来江州,三拜州城,承诺江州民众公平,为何不见?罗某失望万分。无用大军亲临,罗某不想与朝廷为敌,自此离开江州,安份守己,望太守大事化小,给江州百姓一线生机。此盒中有一礼物,特馈太守。 “罗大逃了?” 宋九古怪地说了一句,大步跨向前,打开锦盒,里面是两本账册。 古通判魂飞天外。 宋九翻看后,脸色更阴沉,喝问道:“古通判,这是什么?” 古通判惊惧地接过来,翻了翻道:“九郎,勿要相信啊,这是那个毒狐在害我啊。” “害不害,一查就清楚了,来人啊,将古通判拿下。” “九郎,我是通判。” “这么多人贪污贿赂,整个江州都沆瀣一气了,我还不将你拿下,难道等江州动乱才拿下你!” 上当了。 这时候古通判才醒悟过来,然而在这里,兵是宋九的兵,他说都说不清楚。 不但将古通判拿下,还给余下的前两百多名厢兵缴了械。宋九将他们关押在船只上,暂时未带到城中,他率先带着厢兵入城。先是将所有胥吏一起扣押,上梁不正下梁歪,古通判与张霁受贿数量之巨,这些人也免不了会受贿。
又将诸衙役遣散,从厢兵里抽调了近百人担任临时差役。 然后开始照着账册上的名单抓捕审问。 没有古通判支持,所有衙役与厢兵递换,迅速证据就搜集起来。 宋九没有权利处理古通判,将他关进大牢,又派人将所有证据一起用快马送到京城,等候朝廷处执。接着下令城中所有百姓与城外大户人家聚集。 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宋九说道:“按照宋律,死者逝后,所有财产,包括房舍,屋基地,耕地,菜圃,皆由亲人来继承。至于绝户财产,或由亲属继承,或者交给官府。” 话还未落音,一起嚷起来,道:“我们的房契地契是官府给的。” “何谓官府?两个贪官,一大群污吏能代表官府吗?” 宋九一挥手,一队队厢兵手持着朴刀,向人群四周围逼。 “糟了,娘子。”如儿道。 刘氏花容失色。 她拿了一栋邸店,还有几十顷耕地,为此花了不少钱帛下去,难道一起要打水漂? 宋九又说道:“非法侵占别人的财产,当以盗窃罪论处。以宋律凡劫盗五贯者当死,籍其家资,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 这个……就太严重了,人群瞬间鸦雀无声。 若是按照宋律,是如此,可是法不责众,不能处置。 事实若无宋九来,按照史上的发展,江州也出现了严重动乱。先前赵匡胤以为张霁不错,让张霁复任江州知州,以安百姓。应当开始可能张霁做得不错,可后来也陷入到水中。 按照规订,虽然当地百姓几乎杀死了一大半,然而田宅必须返还给主人的亲属。张霁却大肆接受贿赂,与古通判二人非但没有归还给主人的亲属,坐其让江北商贾吞没。 因此百姓愤怨,赵匡胤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一直没有处理。直到明年赵匡义上台,听闻后大怒,派中使来查问,最后将张霁流放沙门岛,又诏州长吏访寻其民之乡里疏远亲属给还之。 也就是本来是一件积极的事,让张霁生生变成消极的事,因为这一回是临时差遣,再加上张霁忽视了后来知州的能力,比史上做得更过份。 这个宋九是不知道的。 并且他更不知道赵匡胤的态度,想对付张霁与古通判容易,难的是不能让江州产生太大的sao动,巩固其好的一面。 才开始时他虽得到了账薄,然而很麻烦,手中要人无人,要兵无兵,包括城中的百姓也不会支持他,若那时动手,非得出大事不可,事实赵匡义接到账薄抄本后,给他回了一封信,让他小心行事,勿要草率。 因此宋九一面布置,一边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让古通判陷入蛊中。 直到此时,宋九看着天空那团团白云,才长松了一口气,心中想到,大局终定。 又有一人站了出来问:“宋公,我们也花了不少钱的。” 房子要装修,地要平整耕种,再加上贿赂,是花了不少钱帛。 虽说大局基本定了下来,但若不处理得好,同样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