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种官员 (第1/2页)
赵匡义先是虚扶:“婆婆,你先起来吧。” 李穆可以跪着,李母病老太太一个,不能再跪了,李母起来,看着儿子,她年岁高了,眼睛不好了,耳朵也听不清楚了,然而离得这么近,还是能听到的。 什么无辜待罪? 但皇上在这儿,她不便发问。 宋九看着她,又看着李穆,还有站在外面惶恐不安的李穆妻子,以及李穆儿子,徐徐说道:“陛下,前段时间陛下与我论前几位宰相得失。臣心中都有一个想法。自古以来,对官员定位一直不大清楚,各有各的看法。臣的看法却很简单,官员一概而论,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哦,说说。” “第一类就是又无能又贪污婪的官员,这类官员最可恨,然而他们最多。即便以陛下多次整顿官场,这类官员所占比例不会低于一半之数。但也要看,有的官员虽贪但贪得不大过份,虽无能但也能努力,这种官员还能勉强用之,还能有药医之。然而有的官员既严重无能,还贪得无厌,他们为官,上害国家,下害百姓。” 宋九说到这里,忽然问李穆:“孟雍,你说这种可恨的官员会占我大宋官场官员多少比例?” 李穆嚅嚅道:“最少在四成以上。” “诚实君子也,不错,这种官员最少占据四成以上,这还是陛下治下的官场,否则更严重。” 赵匡义脸色难看起来。 “陛下莫要恼怒。之所以如此是有缘故的,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也就是官本位思想,做了官就可以大富大贵,但他们在享受这个权利与富贵同时,又忘记了官员要付出的义务。人君给官员富贵,但官员也要上辅君王,下安百姓,武将则要保卫国家,建功立业。想要得到。必须付出。然而太多太多的人想的是……不劳而获。” “是啊,李穆,你起来吧。宋九,你别按住他,朕还未判他有罪呢。” “谢陛下。”李穆差一点想哭了。 “李穆,让你家娘子给朕沏上两杯茶。” “喏。” 李穆吩咐他妻子烧茶水,宋九继续说道:“第二类官员则是陛下所最想的官员。清官。但臣所说的清官,恐怕不是陛下所想要的那种清官。这种清官叫有德无才。” 赵匡义听明白了,若是按照宋九这样划分,四类官员,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有德有才。 宋九所说的比他想的要深刻。 “这种官员还能细划,第一种是如沈公那样,有cao守,清廉。但才华不足,然而也自觉。于是将政务多交给卢多逊处理,臣在中书时,也将政务多交给臣来处理。这种官员虽贡献不大,然不会危害国家。” 宋九这样说是不对的,沈义伦非是无才,而是赵大赵二一直没有用好。他的才华是在理财,所以在赵匡胤诸三司使中,算是最出色的一个三司使。然而缺点也明显,那就是缺少明断,所以去了巴蜀,后来到了中书,因为这个缺点却没有作为了。不过宋九不会傻呼呼说出来,而且赵匡义继位后性质不同,那时首先得要大家认可他的皇位,沈义伦几人尤为重要,难道那时不升反贬,将沈义伦从东府贬到三司? 于是宋九将沈义伦划到了有德无才一类。 “这一类官员陛下还可以用之,最怕的是后两种,一种是明明无才,什么都不懂,然而因为有cao守,得到大家的敬仰,于是在家闭门造车,想当然,对朝政指手划脚,或者在地方干涉官员处理政务。但这类官员因为清廉名声在外,往往一呼百应,危害往往还胜过第一类官员。” “说得有理啊,”赵匡义脑海里一回想,他饱读诗书,马上在脑海里就找到几个相似的大臣了。然而从没有一人象宋九这样仔细分析过,于是史官评价时,往往不知所云,甚至为之叹息。 “还有一种,那就是明明无德无才,可因为其掩饰得好,却让外界真误以为是好官,实际这些人包藏祸心,用之危害更大。代表就是王莽也。” “他们很少吧。” “当然很少,如果多,那么华夏几千年历史,将不会有一刻会是安稳太平时光。其次是第三类官员,还是贪官,不过这种贪官是有才华的贪官。但也要细分,一是虽贪但贪得不过份,知道分寸,更不会因为贪婪而贻误大的政务。如臣是也,赵普耻笑臣虚名,臣是虚名,实际臣是贪官,明处臣交出数百万缗钱给了国家,实际正是它的掩护,让臣造船出海,谋得大笔财富。若臣不是官员,若陛下不对臣包容,何来这笔财富。因此臣与清官沾不到一点边际。并且臣也重享乐,象李穆这样清贫的生活,臣是忍受不下去的。” “好吧,你是一个贪官,但不要再说了,”赵匡义哭笑不得地说道:“还有呢?” “还有一种那就贪得没有分寸,虽然他们才华出众,政务能力强,如王公是也。然而就是这种贪官也不多了。”宋九叹息一声。自古以来,有许多类似和坤的官员,史书怦击,以为国贼,然而正是因为和坤,乾隆国家财力才没有出现严重危机,嘉庆将和坤杀掉,也抄家了,国家财政也完蛋了。但出现这样的失误,非是和坤本人,而是乾隆没有敲打,也就是罪盔祸首非是和坤,而是乾隆。 “最后一种官员就是有能力的清官,一种是有小能力的清官,这些官员要值得表扬,不过若用之进入两府,恐怕未必会让人君喜欢。还有一种,那就是有大能力的清官。这类官员比凤毛麟角还要稀少,若有一个。勿必重用之。” 赵匡义知道宋九说的是谁。 他脸上神情怪异。 “陛下,汉高祖若以韩信曾为项羽手下将领而不用之,会不会得到大汉江山?先主会不会因为诸葛亮长兄为东吴大臣而不用?唐太宗若是因为魏征曾帮助建成太子欲加害他而不用,唐朝会不会有那顶最明亮的镜子?一同窗而,又有何!” “宋卿,你说服了朕,李穆,你明天回中书吧……不。朕以你为知制诰,望你如宋卿所说的那样。” “陛下……”李穆又跪了下去。 “孟雍,你勿用感恩,想谢陛下的宽宏大量,努力做陛下大臣吧,那是对陛下最好的谢恩。”宋九在边上说道。 赵匡义又看着宋九。 他心中有些感触,也许在他心中的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