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八章 乌鸦嘴(上) (第1/2页)
宋九威胁李昉,也不能算是威胁。以他的位置,想将李昉弄下去太容易了,但李昉下去,让赵普上台啊? 只不过李昉不相信宋九的心态,认为宋九是威胁到他地位,于是连连出手。 宋九哪里将他放在眼中,事实也证明了宋九的轻视,赵普想重新上位,那么只有弄倒李昉,有没有费力气,没有,甚至赵普都没喘一口气…… 宋九说到了也做到了。 他是风寒,但在这时代有些小讨厌,如辽景宗就是风寒去世的。不过宋九身体还好,若不是去年重病一场,风寒早就好清了。没多少天后,宋九病情康愈。 赵匡义便将宋九召入宫中,授于中书门下平章事,太保、侍中兼昭文馆大学士。 其实上面还有,若是加太师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会更风光,但又有何区别呢? 宋九立即拒绝。 “陛下,当今之计,非是东西两府,而是三司,去年军民的赏赐与抚恤因为财政困难,至今没有拨下去。故臣要求前去三司,将王明调入西府。” “王明已让朕调到真州去了。” “啊。” “朕也知道王卿是人才,可是河北残芜,又随时会受到辽国危胁,必须有一文武兼备之臣子前去河北。” 这个理由宋九不能反驳,他只好说道:“若那样,将张齐贤调回西府吧。” “张齐贤履历还浅了,西府恐不能胜任。” 非是张齐贤资历浅。主要上位速度快,经验上还有些不足。 而且西府现在不大好。王沔纯不懂,王显不管事,那个张宏看来似乎也不行。 倒是东府稍好一点,李昉虽不行,可是手下吕蒙正渐渐成长,辛仲甫那可是一流的地方名臣,进入东府后与在地方上两样,但能凑合。 本来三司人才济济。但是许仲宣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下放到江陵任知府,江陵也是一个好地方,不算吃苦。陈从信去世了,王明再下去,现在三司还剩下谁? 一个张逊,他母亲在他父亲改嫁魏仁浦。驸马魏咸信就是其同母异父弟弟,沾上这层关系,当然发迹很快。然后做了一件事,甗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来朝贡,送了很多犀牙象牙,香药。珍异,然后放在内藏库,朝廷又要给其赏赐。张逊便请赵匡义于京城置榷易卖给商人,一年为朝廷增加五十万缗钱。 实际也没有,朝廷付出很多了。 但放在内藏库也就放着。这笔钱也能说是挣来的。现在成了三司度支使,然而对此人才能宋九倒有点怀疑。 另一个重要的官职户部使李惟清倒是不错。在地方政绩赫赫。 还有盐铁副使陈象舆,度支副使董俨,这两人宋九不大清楚,估计又是两个打酱油的货色。 王明无论到西府或下去,三司人才立即就差了。 赵匡义不知道宋九在对国家重要三个部门人才进行评估,继续洋洋自得地说道:“朕又让陈恕知澶州兼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魏羽为副使。” “此二人为良吏也。”宋九郑重地说。 陈恕是洪州人,未中进士之前,面见当时洪州知州王明,王明与之语,大奇之。王明乃是一流的良吏,能让他大奇,可见其人之能。上任后政绩斐然,去年代替赵昌言知大名府,辽人入侵,立修城防,但府库里物资不多,向大户人家立集器用。大户不服,陈恕立即将其中一个豪户抓起来,要当场斩杀,诸大豪叩头流血,替其求情,于是限定诸大豪时间,又将此人戴上枷锁游街。百姓害怕之下,纷纷完工。看到大名府有备,辽人也没有入侵大名府。 魏羽就是曹彬灭江南在宣城投降的那个南唐官员,但也是一名良吏。 王明在河北北部,陈魏二人在河北南部,三个良吏下去,对河北恢复生机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然而……宋九道:“可是这样一来,三司更缺少人才了,臣不知谁人替代王明?” “张逊如何?” “臣不大清楚,估计才干不及王明。” “河北也重要。” “河北确实很重要,所以臣请求陛下让臣去三司。” 赵匡义愠怒了:“你无过贬去三司,让天下百姓如何看朕?” 最后没办法,宋九便学习李崇矩,以枢密使身份兼同判三司,两边跑吧。 当然,还不是事儿。 宋九看到赵匡义越说越生气,只好答应,先做着吧,再看看有什么人才,让他顶替自己。只有管一边,不能管两边。但还是拒绝了侍中之职,以兵部尚书去任两个差职。 李昉松了一口气。 宋九尽管没有给他面子,但也说了实际话,你搞我干嘛,你不搞我我也不会搞你,要搞你的人是你的老领导赵普! 究竟谁厉害,不是宋九,是赵普。 得将目标弄清楚了,果然这次宋九到了西府,甚至还兼带着三司,李昉自始至终未给宋九添麻烦,事实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想找宋九麻烦也没有了心情…… 宋九在三司动静很小,如他所料,无论是张逊,或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