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十一章 四面楚歌 (第1/2页)
赵恒的战鼓声,就是总攻的号角。 随着战鼓声敲响,四面八方的宋军开始了行动。 萧挞凛叹息战初耽搁的时间太多了,但也不大好说,耽搁的时间多,给河北百姓造成的伤害就更大,不过好处就是各处赶来的兵士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前面战鼓击响,后面斥候迅速回营禀报,几路大军立即拨营起程。 杨琼与雷有终,钱守俊两军会合,攻向了德清军城。 这里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宋朝老百姓,但是辽国仍派了一些兵力,守卫此处,做为后方重要的粮草物资储蓄地点,战略上也使得辽军变得更富有变化。 三位武将此战任务就是拿下这个据点。 德清军城墙还不及澶州,所以当初仅守了几个时辰便被辽国拿下了,不过现在反过,也变得容易起来。 辽军虽多,然而他们不长于攻城,也不大长于守城,若非城中有许多守城器械,那么反攻德清军城会更容易。 不那么困难,也不那么容易。而且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在下午申时就要拿下它。 惨烈的战事在澶州会战李继隆决定使用新武器时,也再度爆发。 但其他几路则是在继续行军,曹玮两部向旧州镇与赵村靠扰,渐渐两军合扰成一军。马知节与秦翰两部也渐渐向小吴埽靠扰,合扰成一军。李继隆下令使用新武器时,口袋几乎压缩成两百来里方圆大小。 最远的离主战场不足百里,最近的几乎离主战场只有四五十里路。 …… 布幔扯下。 宋军后方露出一千门奇怪的武器。 火炮。 开始宋九认为这个技术应当很容易的,毕竟明朝就有了。 事实非是,前后研究它花费了近三十年时光,投入的钱帛不知凡几。但宋九也有错误,史上明朝官场风气极度**,虽有了各种火器,不过因为贪污。从官员到工匠全部在贪污,造成火器虽有了,一半不能使用,甚至大半质量不合格。这才造成在明朝火器没有发挥出更大威力的假像。 所以宋九不是很上心。上心了,眼光却放得太高,想要更先进的火炮,想要钢炮。 实际钢炮就是一个错误,钢炮肯定比铜炮好,可是现在的铸造技术仍没有上去,各种基础学问更没有跟上去,而且钢铁延展性不如铜,韧性更不及铜,所以必须对铸造技术要严更高。并且与铜炮相比,钢炮在技术未跟上去之前,也容易炸膛。 因此宋九的大跃进式的指导,等于走了许多弯路。 后来看到实在不行,宋九才指导用更贵重的铜代替钢铁。可能火炮威力差一点。成本高一点,不过研究成功了,就会积累更多的知识,以后就为钢炮出现打下基础,甚至为步枪技术也打下基础。这个道理就象婴儿的成长,先爬后走。不爬就想走,那太不可能了。 但宋九继续“好高骛远”。仍坚持研发后装炮。 与前装炮相比,后装炮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和精度更标准。甚至炮台可以在掩体内装炮弹,既方便又安全。 不过与前装炮相比,它的技术也更高。首先必须在炮膛内刻旋转来复线,宋九知道这个词,但不知道具体的什么来复线。 对枪炮等武器。做为前世的中国好公民,大多数都不是很内行的。 还必须有闭锁炮门与紧塞具,以及节约复位与瞄准时间,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作用力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 还有感谢穿越,否则这些名词宋九都不知道。 以及对炮身质量的要求。原先是想用钢炮的,结果未成功,然而也不能用纯粹的铜,实际这时候也没有纯粹的铜,多是合金,含有锡铅锌猛等金属的合金铜。但宋九还记得一个名词,硬青铜,就是铜与锡的合金物。 因此回到了铜炮上,依然进展很慢,直到前年才出现第一台试验室产物。实际这时候宋朝的技术能造出钢炮了,但宋九不知道具体的技术,只能做这种无奈的选择。 随后宋九将这个试验室调到南河套,无他,为了保密。 接着去年让潘惟正前去南河套,训练炮兵。 它的形状类似明代的佛朗机炮,当然性质截然不同,不过长度重量皆差不多。从一开始宋九不就求大,包括伏虏驽,投石机。大了就不易运输,笨重。况且宋朝的头号敌人仍然是游牧民族。 因此它只有三百,四百斤,五百斤,六百斤四种类型,也就是一辆辎重车就可以将它拉走。 缺点还有很多,但能运用上了,并且射程达到了八百米到一千五百米,其中两种小型炮用马匹就可以将它背走,迅速赶到战场上。 开始未用,那是为缩小口袋赢来时间,并且战得越久,敌人消耗的体力就会越大。 但此战若没有曹玮与李继隆的调度,同样会出现很大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宋军赢来了宝贵的近两个时辰的时间,口袋也顺利的缩小。 一千门火炮吐出死亡的火舌。 每一发炮弹落下去,几乎就带走了一两个辽兵的性命。 要命的它不是投石机,发射速度那么慢,射速也不慢,速度都超过了音速,前面耳朵还没有听到火炮的响声,后面炮弹就飞到了眼前。有办法,往地上趴吧。然而辽军几乎都是骑兵,往哪儿趴。 因此成片成片的辽兵被火炮收割走。 寇准喃喃道:“这个钱花得值啊。” 他渐渐对宋九产生不满,一是宋九将张齐贤再度拉上来,二就是权利,宋九在东府,他还能上位吗还能象对待吕端那样抢权吗其次就是这个钱。 在三司他将账册看过后,看到其中的军费,感到rou痛。若是起到作用了,也无所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