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章 新九师挂牌  (第1/2页)
    整一个上午,唐朝穆海林和伊丽娜,一直呆在书房没出来,就连中餐也是让紫薇和紫菱端着送到书房。wM轻型牵引榴弹炮)    1个轻炮兵团:3个步兵炮营(每营12门105MM轻型牵引榴弹炮)    1个战防炮营(36门37MM战防炮)    1个高射炮营(36门20MM双联装高射炮)    1个步兵警卫营    1个野战重炮团:36门155MM牵引榴弹炮,另备一个警卫营    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    1个汽车辎重团    1个特务营    1个师属野战医院    师辖3个步兵旅:    旅辖2个步兵团:    团直属部队:    1个迫击炮连(12门60MM迫击炮,6门82MM迫击炮)    1个步兵炮连(4门105MM牵引榴弹炮)    1个通信连    1个特务连    1个医护连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    营辖3个步兵连,1个辎重连    连辖1个机炮排(2门82MM迫击炮,4门60MM迫击炮,TCZ-12重机枪6挺)    1个通信班    1个炊事班    3个步兵排:    排辖3个班    每个班辖:TCQ-14班用轻机枪一挺,TCC-13冲锋枪两把,TC1912手枪两把,TC1915半自动步枪六把,TC1915Z狙击步枪一把。    另外还设两个师辖补充团,主要用于新兵训练和老兵收编整训。    全师各兵种加起共计二万四千人左右,另战马挽马驮马一万六千匹左右。    唐朝将这份不知在心里合计了多少回的师级编制拿出来时,差点没把穆海林和伊丽娜看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这是一个师?北洋陆军就算十个现役常设师加起来的重装备也没新九师的一半多。    唐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相信当这份编制上报到北洋陆军部后,肯定得让陆军部引起一场小地震。    将新九师的编制敲定后,唐朝主动提出让穆海林安排穆家直系亲属接管牛家庄园,但收缴的财产必须六成上缴唐家堡入库。    穆海林自然是欢天喜地满口答应,一个劲地连声称谢表忠心。    鉴于婼羌初定,局势未明,唐朝将抛头露脸的事全都交给穆海林去打理,自己则安心呆在唐家堡,筹建士官学校医护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完全教育小学和中学等一系列人才培训体系。    在没法吸纳人才引进外援的情况下,唐朝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干。    由于缺乏师资力量,唐朝决定采用电教模式。让小猫将各种教材按照寓教娱乐相结合的风格,编辑成黑白有声电影,学生们上课,就是看电影。    有不懂的地方,再由唐朝亲自查资料作讲解。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唐朝建议把苍龙岭上年龄偏大伤病缠身的老兵都挑出来组建工程建设连队,还可以动员部分家属参与家园建设工作,要知道,现阶段的唐家堡境内,有太多的马路营房宿舍厂房办公楼等各种建筑等着开工。    对于女性家属的安置,唐朝打算办个纺织厂和被服厂,前期计划也就两三百人的规模,先试着运营起来,再视情况而定。    所有工作的重头戏,则放在开渠垦荒,围栏圈牧场。要知道,唐家堡境内足有五百多万亩土地等着人们去开垦!    这绝对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手不够,根本就没法动工。    唐朝要穆海林在婼羌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除了名正言顺地扩军,另一个目的是借此机会将唐家堡的名头打出去,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口前来唐家堡安居。    征兵过程中凡是不合格被选落下来的人,唐朝可没打算轻易放走他们,因为人口现在在唐朝眼里,那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宝贝。    当兵不行,可以当工人,或者当农民牧民。反正一条,现在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人口基数拉上去。    据伊丽娜讲,婼羌县的人口总共加起来还不足四千户,两万人。    要想把新九师按编制全部招满,穆海林必须把招兵告示贴满南北疆的所有大城镇才行。    穆海林也知道自己身上担子不轻,好在铁骑盟这些年在新疆较大的城镇都设有正经商号充当眼线和情报来源,可以通过这些商号比较轻松地将信息分布出去。    当初穆海林之所以会这么做,完全是接受了伊丽娜的建议。    有了伊丽娜训练的信鸽,跟这些商号联络也不太费事。    唐朝也正是看到了这个现成的情报网,以及伊丽娜自身的优势,这才下决心让伊丽娜担任新九师情报处副处长一职,这样有利于情报工作的提前开展。    尽管有点风险,但是,这年头,做什么没风险呢?!    用人要疑,疑人也可以用。    关键是看手段,比心计,拼智慧。    下午三点左右,唐朝带着穆海林和伊丽娜从书房出来,三人一起出了新华楼,来到那幢距新华楼一百五十米左右,一直空在那的那幢三层楼房。    这栋楼,是唐朝当初特别留下作为总部日常办公用的办公楼。    地面三层,地下还有两层,占地面积近一亩,建筑使用面积就近四千平方米。    整栋楼里基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